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吴仲庶知江宁》
《送吴仲庶知江宁》全文
宋 / 司马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

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

衣冠馀旧俗,歌颂乐贤侯。

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òngzhòngshùzhījiāngníng
sòng / guāng

jiāngnánjiāfánrénfēngliú

qīngfēnglíngzàihuángwángshōu

guānjiùsòngxiánhóu

zhèngkǒngháicháojiāngshānwèibiànyóu

翻译
江南是个美丽的地方,人物才情出众。
青色的神祠依然存在,黄色的旗帜象征的王权衰落。
这里保留着古代的服饰风俗,人们歌颂着贤明的诸侯。
我担心返回朝廷太快,还没能遍游这片江山美景。
注释
江南:指长江以南地区,风景优美。
佳丽:形容景色或人物的美好。
风流:指人才华出众,风度翩翩。
青骨灵祠:可能指青色石头建造的神祠,可能与当地信仰有关。
黄旗:古代常用黄色代表皇权,此处可能象征衰落的王朝。
王气:帝王之气,此处可能指王朝的运势。
衣冠:古代的服饰,代指传统习俗。
歌颂:赞美和歌唱。
贤侯:贤明的诸侯,可能指历史上有威望的人物。
还朝:返回朝廷任职。
江山未遍游:还没有完全游览完这里的山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生动的江南景象,展现了当地的美丽风光和浓郁文化气息。开篇“江南佳丽地,人物自风流”两句,既描绘了江南的自然之美,又写出了这里的人文风貌,给人以生机勃勃、文明昌盛的感觉。

“青骨灵祠在,黄旗王气收”这两句则透露出历史的沉淀和古典文化的韵味。“青骨灵祠”可能指的是某个历史遗迹,而“黄旗王气收”则让人联想到古代皇权的象征,这里的“收”字,暗示了一种权威与尊贵。

接下来的“衣冠馀旧俗,歌颂乐贤侯”两句,是对江南地区传统文化和礼仪之美的一种赞颂。这里的“衣冠”指的是古代官员的服饰和头巾,而“馀旧俗”则表明这些习俗已经历经时光的洗礼,依然被人们所珍视。“歌颂乐贤侯”则显示出对过去贤能领袖的尊敬与怀念。

最后,“正恐还朝速,江山未遍游”两句流露出诗人对于即将离开这一美丽之地的不舍,以及对于未能尽览其山水的遗憾。这里的“还朝速”意味着时间紧迫,而“江山未遍游”则表达了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和未竟的探索欲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历史文化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者介绍
司马光

司马光
朝代:宋   字:君实   号:迂叟   籍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   生辰:1019年11月17日-1086年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猜你喜欢

答明卿·其一

自汝移金马,风尘日更悲。

一身饶抗疏,万事寄论诗。

青史名谁定,朱弦调转疑。

宦情非不薄,天地去何之。

(0)

后九日重与应李诸君水头放舟·其二

韦曲看如故,高阳侣半非。

清朝耕钓远,公事宴游稀。

宾主忘分席,阴晴数换衣。

夷犹竟日暮,聊与咏而归。

(0)

子相在告以诗问之时予抱沉忧之疾久矣·其一

吾久违朝谒,君何抱病同。

诗成无万事,吏任有群公。

今古荣华外,行藏感慨中。

想应填巷辙,门掩白云空。

(0)

荅赠于鳞

历下多奇士,夫君无忝之。

身应李白后,书是伏生遗。

古调名堪小,穷探已亦疑。

书来重嘘借,吾更爱吾诗。

(0)

雪后寿阳道中

寿阳城头雪千尺,寿阳城外天一色。

双驱候骑玉初破,一点饥鸦青不得。

当时车骑飞渡淝,八公草木皆旌旗。

若令睹此璚瑶树,却忆侬家儿女诗。

(0)

歌赠张季子

吴姬奏丝赵姬竹,我道新声不如肉。

荆山一片秋月圆,琢作张卿口中曲。

黄钟入调妖红肥,玄霜变羽万绿稀。

天云黯冉凝不动,窈窕梁尘俱倒飞。

筠纤小按红牙句,双耳流来向心住。

宛转那禁里人哭,分明可怕周郎顾。

忆初相逢俱少年,狂呼醉舞春风颠。

南冠久困燕市筑,布帽却废嵇生弦。

此夜闻音独悲咽,遮莫天明鬓堪雪。

空劳僧起壮士歌,延伯雄心为谁发。

歌曲转高听转难,黄金无情白玉寒。

君不见胡笳与羌管,至今儿女竞长安。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薛媛 史青 黄丕烈 颜仁郁 胡令能 曹彪 王继鹏 王翙 崔枢 许宣平 黄式三 查道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