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比见管勾太平观刘朝奉见嫌太盛教以一食之法自用有效因以告子由且进先耆后欲之说蒙示长篇窃服高致谨再用元韵和寄》
《余比见管勾太平观刘朝奉见嫌太盛教以一食之法自用有效因以告子由且进先耆后欲之说蒙示长篇窃服高致谨再用元韵和寄》全文
宋 / 孔平仲   形式: 古风

庐山九江南,胜隐类王屋。

中有刘先生,逃荣弃朱毂。

我尝问持养,次第蒙摄伏。

操心要常存,尤戒忌追逐。

教人啖火枣,喻世指风烛。

一从屏晚膳,已觉失颐肉。

谅能早如此,盎自有馀粟。

寝甘无复梦,行健不须竹。

华池涌清波,漱饮每充足。

当使百灵朝,如闻九虫哭。

欲尘亦遂扫,由味方有触。

甘肥自煎熬,其毒甚回禄。

愿公亦澹薄,同享秀眉福。

丈夫贵决烈,安得犹碌碌。

淘沙始见金,椎石方逢玉。

所以老氏言,为腹不为目。

未能便仙去,轻举随白鹄。

且保临老年,眼明腰不曲。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刘先生的人物,他逃离世俗的纷扰,弃绝了名利的追逐,选择在庐山九江南隐居,如同古代的王屋山隐士一般。刘先生教导人们食用火枣,以此比喻世间的风烛,暗示人生短暂,应当珍惜。他倡导摒弃晚膳,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身体的负担,保持健康。通过这样的生活方式,刘先生认为能够延年益寿,内心平静,不再有梦魇,行动也无需借助拐杖。

诗中提到的“华池”象征着内心的修养与精神的滋养,通过饮用清波,即内心的洗涤与净化,可以得到充足的滋养。刘先生相信,这样的生活能够吸引百灵朝拜,甚至听到九虫哭泣,显示出其修行的高深。他进一步指出,如果想要接触尘世,这种修行方式也能将其清扫干净,避免被世俗的欲望所困扰。诗中还提到,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如同被烈火煎熬,其危害远大于火灾本身。

最后,诗人孔平仲表达了对刘先生生活方式的高度赞赏,并希望他能够保持这种淡泊的生活态度,享受长寿与内心的宁静。同时,诗人也鼓励人们学习刘先生的决断与坚定,如同淘沙见金、椎石得玉一样,追求内在的价值而非外在的浮华。引用老子的话“为腹不为目”,强调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而非仅仅追求感官的满足。虽然诗人并未直接表达出想要像刘先生一样成仙的愿望,但通过与刘先生的交流,他深刻体会到了简朴生活的价值与美好。

作者介绍

孔平仲
朝代:宋   字:毅父   籍贯: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   生辰:1044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你喜欢

次韵答鲁子晕参政二首·其二

病鹤前年下玉京,空巢聊寄一毛轻。

白云千载悠悠外,自照寒溪野水清。

(0)

记梦中诗三首·其三

失脚渔矶返棹迟,几回石上候来期。

老翁岩下诸年少,总解题诗笑鬓丝。

(0)

盗发亚父冢

盗发亚父冢,宝剑实累之。

冢开宝气尽,狱吏书盗辞。

盗言惟见宝,宁知亚父谁?

项王不相信,弟子遂舆尸。

黄肠下深锢,千岁复何为。

大河绕城东,落日在城西。

过客立城下,踟蹰望安期。

朱光出东海,高台迎赫曦。

六龙献阳燧,九凤保金支。

鍊丹轩辕鼎,濯景昆崙池。

拜赐冰玉佩,玄洲共遨嬉。

(0)

山水图

石壁云生树,涛江雨闇船。

居人属仙籍,长负免丁钱。

(0)

奉陪荐食英宗神御殿用继学韵

垂石松阴偃翠虬,先皇曾此驻龙辀。

茂陵弓剑随天御,原庙衣冠奉月游。

藉玉已行周制度,酎金不罚汉诸侯。

百馨水陆修菹醢,望拜孤臣涕莫收。

(0)

次韵王参议寄上京胡安常诸公二首·其一

石甃冰澌古不消,广寒张乐喜闻《韶》。

五防戏马春旗合,百队回龙晓仗朝。

阊阖门高承藻井,番禺县远贡鲛绡。

年年载笔陪京道,题柱相如又过桥。

(0)
诗词分类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