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下泉声蔓草深,石上露浓苍藓遍。
山禽惊起飞且鸣,叶坠空林人不见。
石下泉声蔓草深,石上露浓苍藓遍。
山禽惊起飞且鸣,叶坠空林人不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山石、泉水、草木、鸟鸣等元素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石下泉声蔓草深”一句,以泉水潺潺之声为背景,勾勒出草木随之而生的生机与繁盛。这里的“蔓草”形象,不仅描绘了草木的茂密,而且通过“蔓”字传达了一种连绵不绝、无边界的感觉,使人仿佛闻到了泉水的轻吟和草丛间微风的低语。
紧接着,“石上露浓苍藓遍”一句,则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生机与繁盛。露珠在石面上凝聚,宛如珍珠般散布其间,而“苍藓”则是对苔藓生长之处的形容,它们紧密地覆盖在石头表面,如同一层绿色的绒毯,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中植物顽强生命力,也映射出诗人对静谧、宁静环境的向往。
“山禽惊起飞且鸣”一句,通过描写鸟儿在山林间的活动,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这里的“惊起”,表达了鸟儿被突发事件惊扰而迅速展翅高飞的情景,而“飞且鸣”则传递出一种生动活泼、自由自在的感觉,让人几乎能听见那清脆悦耳的声音。
最后,“叶坠空林人不见”一句,以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隐逸的境界。树叶纷飞,似乎是大自然独自享受的一场舞蹈,而“人不见”,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超然世外的宁静与孤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大自然无限的情怀和尊重,以及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
冯夫子,神仙中人乃如此。
几载长怀玉树枝,昨来曾见蛟龙字。
志合神凝杯酒閒,谁知豁尽平生事。
与君高会日挥金,击剑谈玄复弄琴。
看君自是青云器,何事常悬沧海心。
我今与君真莫逆,世上悠悠谁复识。
百年飘忽或须臾,万里青霄一飞翼。
且将耕钓任吾身,君亦床头有周易。
冯夫子,我欲劝君饮,君当为我歌。
眼前万事莫可理,纷纷黄叶埽更多。
长风吹天送落日,秋江日夜扬洪波。
只今留君不尽醉,别后相思知奈何。
手把一枝菊,赠金千里行。
山川遥满目,何处是吴京。
饮罢北风起,萧萧胡雁声。
东流傥未尽,见我望君情。
家有园池乐寿康,君恩广大寿无疆。
玉龙自是神仙骨,紫殿容依日月光。
不织不蚕时赐帛,无功无过岁支粮。
老臣得此知惭愧,家有园池乐寿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