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烟寒水野桥边,风景依依似腊前。
远道荒凉迟驿使,空山摇落见流年。
凭阑东阁春当座,载酒西湖月满船。
羌笛何须怨三弄,青青如豆更堪怜。
淡烟寒水野桥边,风景依依似腊前。
远道荒凉迟驿使,空山摇落见流年。
凭阑东阁春当座,载酒西湖月满船。
羌笛何须怨三弄,青青如豆更堪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郊外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深沉思考。
首联“淡烟寒水野桥边,风景依依似腊前”,以“淡烟”、“寒水”、“野桥”构成一幅冬日清晨的景象,烟雾轻笼,水面微寒,野桥静立,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幽静的氛围。接着,“风景依依似腊前”一句,将眼前的景致与往昔的腊月风光相联系,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颔联“远道荒凉迟驿使,空山摇落见流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时间感。在遥远而荒凉的路上,驿使的延误象征着时间的缓慢流逝;而在空旷的山中,落叶飘零则直接展示了岁月的无情。这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形象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短暂的思考。
颈联“凭阑东阁春当座,载酒西湖月满船”,转而描绘了一幅春日宴饮的欢快场景。诗人或许是在想象或回忆春天时,东阁宴饮的情景,或是西湖月夜泛舟的愉悦。这一转变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体现了诗人内心从忧郁到喜悦的微妙变化。
尾联“羌笛何须怨三弄,青青如豆更堪怜”,引用了《三国志》中“羌笛三弄”的典故,借以表达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同时,“青青如豆更堪怜”一句,以豆子的青绿比喻青春的美好,又以“堪怜”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深深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鲜明的四季景象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生命、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伏虎何年寺,閒来偶一登。
乍随攲径入,还向曲栏凭。
山晚烟光澹,天寒水气澄。
斜阳双去鸟,野渡一归僧。
驯鸽栖祇树,清猿啸古藤。
飞楼风外笛,孤塔月中灯。
已悟西来意,因参最上乘。
欣陪支遁语,聊此涤尘膺。
良人家住燕山阳,春花为颜玉为裳。
别来不觉已十霜,两地相思空断肠。
肠断断兮愁欲绝,倚阑共对天边月。
月圆仍缺缺仍圆,相思相见还相别。
别来消息不曾闻,几见梅花长梦君。
君意悠悠川上水,妾心脉脉陇头云。
陇头云,川上水,岁岁年年祇如此。
水流云散自有时,惟有此情无日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