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我独种松柏,守此一片心。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
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
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
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
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沈。
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
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
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
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
我做西园诗,以为里人箴。
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
我独种松柏,守此一片心。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
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
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
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
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
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沈。
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
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
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
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
我做西园诗,以为里人箴。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滕县西园》。苏轼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诗中“人皆种榆柳,坐待十亩阴。我独种松柏,守此一片心。”两句,表达了作者与众不同的选择。榆柳容易成长,迅速形成树荫,而松柏则生长缓慢,但能久立不倒。这既是对自然界的观察,也象征着人生的选择和坚持。
“君看闾里间,盛衰日骎骎。种木不种德,聚散如飞禽。”作者提醒人们观察邻里之间树木的兴衰变化,指出种植树木容易,但培养品德却难能可贵。这两句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老时吾不识,用意一何深。”诗人表达了对自己选择和坚持的反思,即使到了老年,也无法完全理解自己当初用心种植松柏的深远意义。
接下来的几句“知人得数士,重义忘千金。西园手所开,珍木来千岑。”表达了作者对于识才和重视情谊的看重,以及对自己在西园中亲手种植的珍贵树木的自豪。
“养此霜雪根,迟彼鸾凤吟。池塘得流水,龟鱼自浮沈。”描绘了西园中松柏承受严寒,池塘中有流水,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感悟和享受。
“幽桂日夜长,白花乱青衿。岂独蕃草木,子孙已成林。”诗人赞美园中的桂树常青,白花盛开,其子孙后代也如同森林一般繁盛。这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映射出作者对于家族和社会的期望。
最后,“拱把不知数,会当出千寻。樊侯种梓漆,寿张富华簪。”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西园中树木数量的不确定,以及将来可能成就巨大的期待,同时也提到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种植故事。
“我做西园诗,为里人箴。”这句结尾,显示苏轼通过这首诗向当地人民传达了一种精神上的警示和教诲。
行年忽四十,误矣此半生。
青春去如电,皓有何所营!
朔风吹南雪,萧萧边马声。
闻之心悽恻,大海当门横。
出门无高会,日月长西倾。
托身栖远岛,室有巨鲸鸣。
愧无伐蛟手,宝剑空铿铿!
摧颓惟长卧,白日过前楹。
一年不见梁钝庵,见说已作古人谈。
广州潮际风和雨,曾记游踪到东南?
先生诗笔能使健,时如老骥腾服骖。
五十功名无所就,三千里路犹健探。
先生老境为诗格,自说学诗比高适。
诗篇无多篇可传,将军门下为揖客。
当时方盛汉官仪,幕府橐笔从文螭。
草檄欲取玉鞶带,登筵辄挥金屈卮。
沧桑之后君再至,匪遇山狙即野狸。
晦迹韬光不复出,杜门谢客惟作诗。
逸踪到鹿寻逸侣,索读文诗到予处。
扬子雕虫为我倾,茅容只鸡送君去。
去后君即归广州,竟闻玉树埋荒邱!
庾信哀时赋未就,相如遗稿谁得收!
五虎海门不可见,啼乌落日声啾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