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间飞上竹枝啼,才过黄丝又冷溪。
蛮鸟亦知行不得,行人那向夜郎西。
花间飞上竹枝啼,才过黄丝又冷溪。
蛮鸟亦知行不得,行人那向夜郎西。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画面,以鹧鸪的啼声为线索。"花间飞上竹枝啼",写出了鹧鸪在花丛和竹林间穿梭飞翔,其啼叫声清脆悦耳,打破了静谧的氛围。"才过黄丝又冷溪",黄丝可能指的是黄色的花蕊或细小的草茎,而冷溪则暗示了环境的清冷,鹧鸪的迁徙似乎在寻找温暖之地。
"蛮鸟亦知行不得",这里的"蛮鸟"是对鹧鸪的别称,诗人借鹧鸪之口表达出对远方的无奈与留恋,仿佛它也明白前行的艰难。"行人那向夜郎西","行人"暗指旅人,"夜郎西"则是古代地名,泛指遥远的西部地区,表达了诗人对行人的关切,以及对他们踏上漫长旅途的深深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鹧鸪的啼声,寓言式地传达了人生的离别与远方的迷茫,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李良年的这首《闻鹧鸪》展现了他细腻的情感捕捉力和对自然景象的深刻理解。
春花富红紫,黄菊与秋宜。
风劲幽香怯,露晞寒艳滋。
孤标虽独步,呈秀此何迟。
欲待群芳歇,专荣占一时。
社公沐发望年丰,岂谓雨馀仍苦风。
未报田间禾颖秀,但惊堂上燕巢空。
里人分胙祈微福,稚子爬沟拟乞聪。
老病不知秋过半,谩刍新酿要治聋。
今岁垂弧,欲自寿、一辞莫措。
何可拟、翁头如雪,香山白傅。
首夏一番罹重病,去秋数月撄狂虏。
赖天公、肯为保馀生,逢初度。今幸释,千钧负。
尤可喜,归田去。但蹒跚勃窣,龙钟如许。
薇柳诸关成底事,菊松三径犹堪主。
办篮舆、尚可檄渔樵,盟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