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
含光如车轮,碾云踪迹无。
谁教夸父逐,远向邓林趋。
复从海底转,循环似辘轳。
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
含光如车轮,碾云踪迹无。
谁教夸父逐,远向邓林趋。
复从海底转,循环似辘轳。
这首诗名为《鸡声》,是宋代诗人梅尧臣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鸡鸣唤醒东方的景象,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形象地写出鸡鸣声穿透黎明,唤醒了象征太阳升起的"扶桑乌"(神话中的神鸟)。接下来的"含光如车轮,碾云踪迹无",运用比喻,形容阳光洒落大地,如同车轮滚动,云彩在其照耀下消失无踪。
诗人接着借"谁教夸父逐,远向邓林趋",将神话故事中的夸父逐日的情节引入,暗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追求。"复从海底转,循环似辘轳",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循环往复,如同辘轳般不断旋转,寓意世间万物都在这永恒的轮回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鸡鸣为引,寓言自然与时间的哲理,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体现了梅尧臣诗歌的清新自然风格。
朝日未出海,杖藜适松门。
老树暗绝壁,萧条闻哀猿。
迤逦转谷口,悠悠见前村。
农夫争道来,聒聒更笑喧。
数辰竞一墟,邸店如云屯。
或携布与楮,或驱鸡与㹠。
纵横箕帚材,琐细难具论。
老翁主贸易,俯仰众所尊。
区区较寻尺,一一手自翻。
得无筋力疲,两鬓埋霜根。
吾乡东南会,百货常源源。
金镮衣短后,群奴列昆崙。
通衢旅犀象,颠倒同篱藩。
鲛绡与翡翠,触目亦已繁。
少壮供所役,耆年卧高轩。
翁今处穷独,未易听我言。
且当具盐米,归家饭儿孙。
仙客饵赤箭,其根乃天麻。
延年不复老,飞身混烟霞。
文升蚤得道,山下多灵芽。
世士所购求,金玉如泥沙。
吾昔负羸疾,衰龄畏风邪。
筋骨困连卷,跳偏竟何嗟。
履道知我欲,囊封寄山家。
呼奴为煮食,惜已鬓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