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途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
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
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
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
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
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栗。
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
荒途趣山楹,云崖隐灵室。
冈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
昏昏磴路深,活活梁水疾。
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
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
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
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栗。
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
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逸之士在深山中的一处幽静洞室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如荒凉的小路、云雾缭绕的山楹、林间涧流交织,昏暗曲折的小径和奔腾的溪水,以及怪石奇花,诗人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
"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一句,通过对比洞庭湖的宽广和井水的清澈,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即便在深邃幽静之中,也能保持心灵的平和与纯净,不为世俗所扰。
最后两句"神化岂有方,妙象竟无述"则透露出一种超验的哲理,即自然界的奥秘难以言传,而诗人对此的领悟也只能是内心的体验,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全诗通过对山水之美的描绘和对精神境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生命本质的深刻领悟。
眼界纷纷尽扫除,云烟杳雾是匡庐。
江山信美非吾土,井邑繁雄想旧庐。
落笔纵横看草檄,感时忧愤欲成书。
要须起赴功名会,莫守陈编似蠹鱼。
松门包土囊,石径驻尘鞅。
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
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
有亭依后冈,极眺一何朗。
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
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
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像。
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