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宪守环堵,穷巷席为门。
赐也相卫归,结驷从华轩。
迂辔偶见过,握手道殷勤。
穷达各有命,贫病安足论。
君子贵行道,毋为羞贱贫。
原宪守环堵,穷巷席为门。
赐也相卫归,结驷从华轩。
迂辔偶见过,握手道殷勤。
穷达各有命,贫病安足论。
君子贵行道,毋为羞贱贫。
这首诗描绘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与态度。前两句“原宪守环堵,穷巷席为门”以原宪自比,原宪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他坚守简陋的居所,过着清贫的生活,门前仅以草席为门,象征着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后两句“赐也相卫归,结驷从华轩”则以孔子的学生子贡为例,子贡富有,驾车归来时,随从众多,乘坐华丽的车马,展现了富贵与荣耀。
接下来,“迂辔偶见过,握手道殷勤”描述了原宪与子贡偶然相遇的情景,两人虽身份地位悬殊,但原宪并未因子贡的显赫而感到自卑,而是热情地与之交谈,体现了他的真诚与豁达。最后两句“穷达各有命,贫病安足论。君子贵行道,毋为羞贱贫”则是原宪对人生的看法,他认为个人的穷困或富裕是由命运决定的,不应因此而感到羞耻或痛苦,真正的君子应该重视道德与行为,而非物质的贫富。这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与道德修养的深刻思考。
天花堕虚空,平地忽三尺。
异哉西方神,现此水精域。
胎非托摩耶,意叵劳刻画。
乃瞻白玉相,安用黄金饰。
一洗热恼心,悉依清净力。
红日起扶桑,终焉化无迹。
其无本非空,其有亦非色。
君看东逝波,沧海不可测。
我来凤凰溪,古寺久荆棘。
摩挲雪佛碑,碑断字莫识。
金石亦已坏,况非金石质。
万事等泡影,感之三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