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说丰州好,于今号板升。
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荼凝。
塞北思唇齿,河东问股肱。
独馀京雒叟,终日戍楼凭。
旧说丰州好,于今号板升。
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荼凝。
塞北思唇齿,河东问股肱。
独馀京雒叟,终日戍楼凭。
这首诗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所作的《自大同至西口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描绘了从大同到西口的沿途景色与感受,充满了对边疆地区的感慨与思考。
首句“旧说丰州好”,开篇即道出了人们对丰州的美好传说与向往。然而接下来的“于今号板升”则透露出一种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落差,暗示了丰州如今可能已不如往昔般美好。
“印盐和菜滑,挏乳入荼凝”两句,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边疆地区的生活风貌。盐与乳是当地常见的调味品,而“滑”与“凝”则分别描绘了盐与乳在使用过程中的状态,生动地呈现了边疆饮食的特点。
“塞北思唇齿,河东问股肱”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边疆与内地的关系比作唇齿相依、股肱之臣,强调了边疆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边疆安全稳定的深切关注。
最后,“独馀京雒叟,终日戍楼凭”一句,点明了诗人自己的身份——一位在京都的老者,每日站在戍楼上眺望远方。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边疆的思念之情,也流露出了一种历史沧桑感和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疆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对国家边防的深沉思考,展现了顾炎武作为学者兼政治家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对边疆稳定与国家统一的深切关切。
长门回首泪盈襟,琵琶只弹薄命吟。
休问丹青受金否,丹青得无用意深。
君王万几日日有,忍令粉黛惑其心。
况因丹青力,暂受君王恻。
和戎苟有利,在胡犹在国。
一时丹青手,但易妍媸色。
古来更有如簧舌,鹿可为马白可黑。
吁嗟乎鹿可为马白可黑,如此丹青杀亦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