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疏病骨怕逢秋,伏雨斜风到枕头。
一夜芭蕉恼不彻,他自无情我自愁。
萧疏病骨怕逢秋,伏雨斜风到枕头。
一夜芭蕉恼不彻,他自无情我自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戍卒在秋季的凄凉心境。首句“萧疏病骨怕逢秋”以“萧疏”形容病弱之躯,与“怕逢秋”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主人公对即将到来的秋天的恐惧和不安。接着,“伏雨斜风到枕头”一句,通过自然界的风雨侵扰,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风雨似乎也成了他痛苦情绪的外化。
“一夜芭蕉恼不彻”中,“芭蕉”作为意象,常被用来象征孤寂和忧愁,这一句通过“恼不彻”表达了主人公无法摆脱的愁绪,仿佛连自然界都与他为敌,加剧了他的痛苦。最后一句“他自无情我自愁”点明了主题,强调了主人公的主观感受,即尽管外界环境无情,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愁苦,这种愁苦源自于个人的情感世界,而非外界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戍卒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世界,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体现了诗人对人物内心深处复杂情感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
借得山中集,尘埃一半侵。
读来知句好,老去向谁吟。
高义先投刺,忘怀肯抱琴。
茅斋亦相约,樽酒要同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