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瑾文、孟德诗,一世之雄,看来大都古成今、今成古;
洞箫声、羽衣客,千秋如见,到此恰在前游后、后游前。
公瑾文、孟德诗,一世之雄,看来大都古成今、今成古;
洞箫声、羽衣客,千秋如见,到此恰在前游后、后游前。
这首诗《留仙阁》由清代诗人贺良贞所作,巧妙地运用了对比与循环的概念,展现了历史的流转与永恒之美。
“公瑾文、孟德诗”,开篇即以三国时期的两位杰出人物周瑜和曹操为例,通过他们的文章与诗歌,引出对历史英雄的追忆。“一世之雄”则强调了这些人物在各自时代中的卓越地位。接下来,“看来大都古成今、今成古”,这句话揭示了历史的循环性,无论多么辉煌的人物或作品,最终都会成为过去,被后来者所超越或遗忘,同时又为后人所铭记与传承,形成了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洞箫声、羽衣客”,进一步将话题转向艺术与文化,通过音乐与仙人的形象,营造了一种超脱现实、接近永恒的意境。“千秋如见,到此恰在前游后、后游前”,表达了对艺术与文化的传承与延续的感慨,即使时间流逝,艺术的魅力与文化的影响力依然能够跨越时空,让后人仿佛能与古人相遇,感受到他们的情感与智慧。
整体而言,《留仙阁》通过对比历史人物与艺术形象,探讨了时间的流转与文化的传承,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与艺术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大音久不作,干羽云潜凋。
慨无札观鲁,喜有齐闻韶。
获麟遽穷泣,仪凤安可招。
聊为语师挚,于焉托颜瓢。
苟得行武城,莞尔良逍遥。
岂图千载下,俎豆崇累朝。
礼明乐具举,情备文亦昭。
合止谐祝圉,升歌间笙箫。
两阶列籥翟,万武扬飘绡。
美善见韶箾,揖逊亲唐尧。
昔曾俨对越,奏假凝焄蒿。
今来谒庭庑,钧天闻青霄。
岂徒象删述,德迈功前超。
生民绍物轨,百王式宗标。
邈予寄遐想,旷世神交遥。
愿言继忘味,岂曰知音寥。
水村带郭,殢试火新烟,弄晴霏雾。倦茶破午。
数花风暗忆,梦中行路。惯看游人,半日妆蛾媚妩。
飏愁缕。问红出杏帘,魂断谁语。垆畔曾卧处。
况易感芳辰,浅稀欢遇。觑禽又妒。
搅东阑乱雪,更将泥污。怪侣狂朋,怎似青青那树。
怨迟暮。慢匆匆、燕来人去。
小林亭,疏灯凝水,年华笑相问。市风吹近。
听饯腊家家,人语轻趁。倦游梦枕萧斋稳。
清波闲处引。又藓迹、雪融香径,行行销意尽。
天边雁声送愁多,寒空峭、坐想迟回芳信。
吟思短,清尊共,故欢随分。
依稀记、艳阳禊赏,人散后、楼台霏麝粉。
漫唤起、阑干私倚,盟春心事准。
客梦栖尘绮。社兰初忆茸红事。
暮雨江湖漂泊,尽相怜无计。
况是撩人波盼笙歌底。经看到黏絮零襟袂。
正落花风紧,谁立雕阑玉砌。过眼流光洗。
艳春归后闲门闭。旧识依稀,坊巷冷,而今何世。
惟有苔钱装缀帘栊丽。偏病来疏了闲车轨。
怪似伊轻俊,不是恹恹恁地。
堂开望去客。旧笛凄凉抛未得。清昼不堪梦役。
渐迟暮番风,山城寒食。鹃红故国。
看泪痕、花上犹滴。逡巡处、一双绣蝶,俯仰又陈迹。
颜色。画图曾识。过几个、黄昏怕觅。清谈聊对破寂。
往事开元,满座头白。断云沉雁北。
但暗里、泉华自恻。村垆近、消他一醉,也胜醒时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