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梦堪凄切。夜乌啼、城沙一白,有霜无月。
昨醉分明红烛院,两道琼牙银拨。
停十二、水仙罗袜。
那问个人茆屋底,亸退红、衫薄眉青结。
背灯影,语呜咽。杜鹃飞散黄莺歇。
剩缡褷、雕笼病翠,尚容调舌。
柳絮风颠三月尽,滚得春痕如雪。
便愁也、与枝同折。
天未成波河未涸,漫逢人、便把情轻说。
香烬后,鼎才热。
客梦堪凄切。夜乌啼、城沙一白,有霜无月。
昨醉分明红烛院,两道琼牙银拨。
停十二、水仙罗袜。
那问个人茆屋底,亸退红、衫薄眉青结。
背灯影,语呜咽。杜鹃飞散黄莺歇。
剩缡褷、雕笼病翠,尚容调舌。
柳絮风颠三月尽,滚得春痕如雪。
便愁也、与枝同折。
天未成波河未涸,漫逢人、便把情轻说。
香烬后,鼎才热。
这首《金缕曲》由清代诗人姚燮所作,情感深沉,描绘了一幅凄凉而哀婉的画面。
开篇“客梦堪凄切”,直接点明了游子在外的孤独与忧伤。接着,“夜乌啼、城沙一白,有霜无月”几句,以乌鸦的啼叫和霜白的城沙,营造出一种寒冷、孤寂的氛围,暗喻着主人公内心的悲凉。
“昨醉分明红烛院,两道琼牙银拨”两句,通过回忆昨日的欢愉场景,反衬出今日的落寞与哀愁。红烛、琼牙银拨,这些富有诗意的意象,勾勒出往日的温馨与繁华,与当前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
“停十二、水仙罗袜”一句,运用典故,进一步渲染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哀愁。水仙罗袜,象征着女子的柔美与高洁,但在这里却显得格外凄凉,暗示着主人公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那问个人茆屋底,亸退红、衫薄眉青结”两句,描述了主人公在简陋的茅屋中,穿着单薄的衣服,眉头紧锁,内心充满了忧虑与痛苦。这一场景,将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助表现得淋漓尽致。
“背灯影,语呜咽”则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黑暗中低声细语的情景,进一步强化了其内心的哀伤与孤独。
“杜鹃飞散黄莺歇”两句,以杜鹃鸟的飞散和黄莺的沉默,象征着春天的逝去与生命的消逝,寓意着主人公内心的哀痛与无奈。
“剩缡褷、雕笼病翠,尚容调舌”几句,通过描绘病态的翠鸟,表达了主人公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生命力的渴望。
“柳絮风颠三月尽,滚得春痕如雪”两句,以柳絮随风飘散,比喻着春天的结束,同时也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失落与迷茫。
“便愁也、与枝同折”一句,以愁绪与树枝的折断相联系,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绝望。
“天未成波河未涸,漫逢人、便把情轻说”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主人公在无人理解的情况下,只能轻声诉说自己的情感,体现了其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香烬后,鼎才热”结尾,以香炉中的香烬与刚刚加热的鼎为喻,象征着主人公内心的温暖与希望,尽管短暂,但仍能给人以慰藉。
整体而言,《金缕曲》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外漂泊的孤独、哀愁与对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生命脆弱的感慨,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