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忽见鲤城市,脱尔宁捐一粒赀。
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送浪回赪尾,浅水平沙走素鳍。
勿谓寰中底么魔,三生恩怨不能欺。
出门忽见鲤城市,脱尔宁捐一粒赀。
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
斜风送浪回赪尾,浅水平沙走素鳍。
勿谓寰中底么魔,三生恩怨不能欺。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赵道夫待制放鱼之作》。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在描绘一幅生动的画面:走出门来,突然间鲤鱼鳞光闪耀,如同城市中的珍宝。而脱尔宁捐赀,则是比喻着将心中的善意和财富无私地奉献出去。
诗中“就使烹鲜真可口,谁能结网更临池”两句,表达了即便是美味的食物,也不及放生之美德;而那些渔民虽然在水边劳作,但终究无法与作者此时的心境相比。
“斜风送浪回赪尾,浅水平沙走素鳍”两句,则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象的画面:斜风轻拂过水面,激起涟漪;鲤鱼在浅水中自由穿梭,其白色的腹部与清澈的水相映衬。
最后,“勿谓寰中底么魔,三生恩怨不能欺”则表达了作者对待人处事的一种哲理:世间万物皆有其真面目,不可被假象所迷惑。三生恩怨,即是指宿命的因果关系,这里强调的是诚信和真挚,不可欺骗。
这首诗通过放生鲤鱼这一行为,折射出作者对生命、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一种深刻认识,同时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高洁情操与审美追求。
回首十七年,群居在京华。
柳树曲湾湾,四围少人家。
春昼有啼莺,春宵闻乱蛙。
春水满池塘,春风飘落花。
执手递行吟,点瑟更回琴。
君倡流水调,吾亦续馀音。
倏忽各一天,蹉跎岁月深。
愚陋少切磋,寥落至如今。
淡淡素秋云,冷冷碧江水。
悠悠末世交,无情尽如此。
卓彼练台子,高谊独洵美。
鸡窗廿载前,贞心誓如矢。
萍逢廿载后,久要殊未弛。
道及骨肉亲,悽酸不堪比。
子亲未归藏,予怀当何似。
买山不用钱,赙子青葱畤。
百岁归其宅,千秋永不毁。
厚泽苏枯朽,高怀消吝鄙。
挺然百川中,立此狂澜砥。
神听且和平,民瞻具仰止。
奕奕此景行,芳声谁为纪。
叹息复叹息,操觚备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