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马几时迎,桃根艳柳营。
半生重入梦,两度总倾城。
日澹青楼色,笳悲子夜声。
藁砧何可道,山上若为情。
骄马几时迎,桃根艳柳营。
半生重入梦,两度总倾城。
日澹青楼色,笳悲子夜声。
藁砧何可道,山上若为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昔日妓女在濠上重逢的情景,充满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首联“骄马几时迎,桃根艳柳营”以“骄马”、“桃根”、“艳柳”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繁华而略带伤感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故事将充满情感的纠葛。
颔联“半生重入梦,两度总倾城”则直接点明了主题——重逢。这里的“半生”和“两度”分别强调了时间的漫长和重逢的珍贵,而“倾城”一词则夸张地形容了妓女的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她曾经带给诗人的深刻印象。
颈联“日澹青楼色,笳悲子夜声”进一步渲染了重逢时的环境氛围。通过“日澹”和“笳悲”这样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融合,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既静谧又哀愁,仿佛时间在此刻凝固,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尾联“藁砧何可道,山上若为情”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复杂心情。这里,“藁砧”借用了古代成语“藁砧无恙”,原指妻子对丈夫平安归来的期盼,此处则暗含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境遇的无奈。最后一句“山上若为情”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似乎在问自己,面对过去的爱情与现在的现实,究竟该如何抉择,如何表达心中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爱情的深深眷恋与对现实的复杂思考,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作品。
远斋无恙日,酬唱几多诗。
杜集容今附,韩门见昔师。
青云虽益显,种发欲奚为。
更欲求余本,流传海内知。
中垒西京儒士,魏唐变作文章。
源委只今安在,萧滩滩水深长。
诵君赠遗诗,吃吃口不倦。
相从曾未款,取别宁我愿。
竟乖卜邻约,遂作搏沙散。
君如不我忘,我复何所恨。
甫也会依武,君平直见强。
沈冥几大隐,坦率异直狂。
此士汪易得,遗风今未亡。
经过下帘肆,好觅浣花堂。
何处鸣桹歌浊清,鹭飞鸥舞惯忘惊。
卒逢已觉翩然逝,犹欲因之问水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