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请归来恩许閒,细窥书卷饱看山。
四郊却道无禾黍,又为饥人不解颜。
得请归来恩许閒,细窥书卷饱看山。
四郊却道无禾黍,又为饥人不解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悠闲生活与对社会民生的关注。首句“得请归来恩许閒”,透露出诗人获得朝廷允许归隐后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次句“细窥书卷饱看山”,则展现了诗人闲暇时光里,既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汲取知识,又尽情欣赏山川之美,追求精神与自然的双重滋养。
后两句“四郊却道无禾黍,又为饥人不解颜”,则转向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怀。诗人通过描述四郊荒芜,粮食歉收,百姓因饥饿而面露愁容的情景,表达了对底层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这种对比,不仅凸显了诗人高尚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不公的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个人的隐逸生活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既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丰满,又不忘社会责任与担当的复杂情感。
沙海神光射天起,中有蟠龙龙有子。
混同江声何处来,卷作淋浪墨池水。
蜿蜒欻起鳞鬣张,蜕骨立化千筼筜。
一朝侍臣抱髯泣,鹤驾不归云路长。
百年梁苑陵谷变,流落人间能几见。
明昌内府应秘藏,小字亲题保成殿。
吁嗟帝子真天人,此君亦作天人真。
君不见洋州老太守,挥洒虽工无此神。
莆阳忠门乡,陈氏世树德。
伟哉锦山孙,少年擅眉白。
担簦良独远,种学亦已力。
岂无天人书,亦有治安策。
方期仕路亨,讵意风尘隔。
壮志竟沈沦,善类每嗟惜。
秋高雁行断,晓寒鸾影只。
堂上白鹤翁,哭子长戚戚。
佳城邈何许,日暮烟草碧。
遥望壶公云,题诗双泪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