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江通海潮,朝往复暮来。
岊水下洪江,何时逐潮回。
洪江通海潮,朝往复暮来。
岊水下洪江,何时逐潮回。
这首诗描绘了洪江与大海相通的壮丽景象,以及江水日夜不息的流动。诗人以“洪江通海潮,朝往复暮来”开篇,生动展现了江水与海洋之间的互动,仿佛江水在日出时分奔向大海,而夜晚则又逆流而上,返回洪江。这种循环往复的自然现象,不仅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律性,也蕴含着生命的循环与流转之意。
接着,“岊水下洪江,何时逐潮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江水流动的思考。这里的“岊水”可能是指洪江中的一段特定水流,或是诗人想象中的某一特定水流。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性的问题:何时才能随着潮水回到起点?这个问题既是对自然现象的追问,也是对人生旅程的反思,暗示了对归宿和循环的理解。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宇宙、时间和生命本质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探讨,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艺术特色。
衮衮诸公,嗟独冷、先生宦薄。
夸甲第、纷纷粱肉,谩甘寥寞。
道出羲皇知有用,才过屈宋人谁若。
剩得钱、沽酒两忘形,更酬酢。
清夜永,开春酌。
听细雨,檐花落。
但高歌不管,饿填沟壑。
司马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且生前、相遇共相欢,衔杯乐。
大人先生,高怀逸兴,酒肉寓名。
纵幕天席地,居无庐室,以八荒为域,日月为扃。
贵介时豪,搢绅处士,未解先生酒适情。
徒劳尔,谩是非锋起,有耳谁听。
先生。
挈榼提罂。
更箕踞衔杯枕麴生。
但无思无虑,陶陶自得,任兀然而醉,恍然而醒。
静听无闻,熟视无睹,以醉为乡乐性真。
谁知我,彼二豪犹是,蜾蠃螟蛉。
听说竹楼好,佳地占黄冈。
月波相接,俯临江濑挹山光。
急雨檐喧瀑布,密雪瓴敲碎玉,幽阒兴尤长。
琴调更虚畅,诗韵转清扬。
公退暇,披鹤氅,戴华阳。
手披周易,消磨世虑坐焚香。
缥缈烟云竹树,迎送夕阳素月,胜概总难量。
欲辨骚人事,瀹茗漱清觞。
蜀道登天。
望峨眉横绝,石栈相连。
西来当鸟道,逆浪俯回川。
猿与鹤,莫攀缘。
九折耸岩峦。
算咫尺、扪参历井,回首长叹。
西游何日当还。
听子规啼月,愁减朱颜。
连峰天一握,飞瀑壑争喧。
排剑阁,越天关。
豺虎乱朝昏。
问锦城,虽云乐土,何似家山。
知章骑马似乘船。
落井眼花圆。
汝阳三斗朝天去,左丞相、鲸吸长川。
潇洒宗之,皎如玉树,举盏望青天。
长斋苏晋爱逃禅,李白富诗篇。
三杯草圣传张旭,更焦遂、五斗惊筵。
一笑相逢,衔杯乐圣,同是饮中仙。
单衾寒引画龙声。
雨初晴。
月微明。
竹外溪边,低见一枝横。
澹月疏花三四点,尚春浅,早相看、似有情。
夜来袖冷暗香凝。
恨半销,酒半醒。
靓妆照影,未堪整、雪艳冰清。
只恐不禁、愁绝易飘零。
待得南楼三弄彻、君试看,比从前、更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