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
东风所经过,林水一时绿。
疏雨忽飞坠,声在道边木。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
遥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轴。
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
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
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
东风所经过,林水一时绿。
疏雨忽飞坠,声在道边木。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
遥知存存子,明亦戒征轴。
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与义在长乐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感受。首句“远山云迷颠,近山净如沐”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远山被云雾缭绕的朦胧美和近山的清新如洗,富有层次感。接下来,“客子曳竹舆,伊鸦过山麓”描绘了诗人乘着竹制小车,途经山脚,乌鸦掠过,增添了旅途的生动画面。
“我行一何迟,时序一何速”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自己行进缓慢,而岁月却匆匆。东风吹过,万物复苏,“林水一时绿”,展现出春天的气息和生机。随后,雨点飘落,声音回荡在路边树木间,更显宁静。
“淑气自远归,光景变川陆”进一步渲染了春光的转换,温暖的气息从远方归来,改变了大地的景象。诗人想象友人也在这样的时节里,提醒自己谨慎前行。“明亦戒征轴”暗含对友人的关怀和对自己行程的警醒。
最后两句,“霁色虽宜诗,不见此清穆”,诗人赞美雨后天晴的美景,但遗憾的是,这宁静美好的氛围并未被诗歌完全捕捉到。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深刻理解。
两仪开混沌,二泽积泓渟。
汇溢巴邱腹,陂沿楚地形。
龙蛇蟠窟宅,鲛蜃驾空冥。
馀润蒸巫峡,层波接洞庭。
汀花迎日白,岸草际天青。
使节光卿月,仙槎泛客星。
扣舷歌楚些,鼓瑟舞湘灵。
忧世婴多病,伤怀忆独醒。
清风吹碧渚,明月漾沧溟。
迢递山南道,乘骢旧所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