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互阴森,幽泉细迸泻。
借问亭坐人,何如驭风者。
万木互阴森,幽泉细迸泻。
借问亭坐人,何如驭风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邃而宁静的自然景象。"万木互阴森"写出了树木繁茂,相互遮蔽,形成浓密的树荫,营造出一种幽深的氛围。"幽泉细迸泻"则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泉水从地下缓缓流出,声音轻细,增添了静谧感。
诗人接着以设问的方式,"借问亭坐人,何如驭风者",向坐在亭子里的人发出询问:相较于那些能够驾驭风的人,你觉得身处这宁静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之美,是否更为惬意和自在?这种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理想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林的静美,通过问答的形式,寓含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出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
公为时生,才真是、禁中颇牧。
擎天手、十年犹在,未应藏缩。
说项无人堪叹息,瞻韩有意因恢复。
用真儒、同建太平功,心相属。忠与孝,荣和辱。
武昌柳,南湖竹。一箪瓢非欠,万钟非足。
知命何曾怀喜愠,轻身岂为干名禄。
看可汗、生缚洗烟尘,机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