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有嘉植,移植临芳池。
繁苞自槃错,文玉何葳蕤。
重阴覆层阁,清影醮涟漪。
微风时戛击,凤管鸣参差。
伶伦一以往,千载留雄雌。
抆此英皇泪,写取灵均辞。
潇湘有嘉植,移植临芳池。
繁苞自槃错,文玉何葳蕤。
重阴覆层阁,清影醮涟漪。
微风时戛击,凤管鸣参差。
伶伦一以往,千载留雄雌。
抆此英皇泪,写取灵均辞。
这首诗描绘了潇湘之地种植于芳池之畔的竹子,以“咏池上竹得辞字”为题,作者郑学醇在明代创作。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生长环境与形态之美。
首句“潇湘有嘉植”,点明地点与竹子的珍贵。“移植临芳池”,描述竹子被移栽到充满香气的水池边,营造出一种雅致的氛围。接着,“繁苞自槃错,文玉何葳蕤”两句,通过“繁苞”、“槃错”、“文玉”、“葳蕤”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竹子茂盛的枝叶和其表面的光泽,如同精美的玉石般光彩夺目。
“重阴覆层阁,清影醮涟漪”进一步渲染了竹子所处环境的幽静与和谐,竹影在水面轻轻摇曳,仿佛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而“微风时戛击,凤管鸣参差”则通过微风轻拂竹叶的声音,以及竹子随风摇摆的姿态,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美,仿佛能听到竹子与风的对话。
最后,“伶伦一以往,千载留雄雌”两句,借用了古代音乐家伶伦的故事,表达了对竹子长久不衰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竹子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而“抆此英皇泪,写取灵均辞”则是诗人情感的流露,通过“英皇泪”和“灵均辞”的引用,表达了对竹子坚韧品格的敬仰,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文化象征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竹子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与深度的作品。
又回首、故园春尽。银楝添香,翠篁匀粉。
小筑梅湖,镜中终日对山影。
闲门水到,还时上、背篷圆艇。
十字蘋边,应盼断、鲤鱼风信。重省。
软红尘里客,谁似旧游疏俊。
琴心酒斌,总是归期无准。
便绿阴、肯待行人,怕青子、满枝难认。
更瓢笠年年,忍负晚花馀笋。
绮廊疏,芳径转,楼阁浅深见。
迤逦珠帘,多半隔花卷。殢人一曲朱栏,是谁频倚。
恁沾袖、馀香犹暖。恨春晚。
回首檀板金尊,年前凡欢宴。
题榜风流,还问旧家燕。
更怜临水纱窗,杨花堆雪,正闲煞、嫩晴庭院。
小园遍是杨花,濛濛做尽东风色。
几回茗艼,雨丝如梦,已过寒食。
选石安琴,芟枝布几,暂消迟日。
看缃桃落处,苔钱满地,刚绣出,春愁迹。
可叹年年华发,且连朝、玉缸狼藉。
溪唇挑菜,墙头度馔,漫通残客。
一觉斜阳,风前酒醒,解衣吹笛。
又黄昏近也,梨花月底,衬栏干雪。
酾酒峰巅,四顾苍茫,黄尘涨天。
正花门入卫,纵横部曲,蒲类驻泊,惨淡楼船。
炮火金山,阵云铁瓮,回首留都问罪年。
感今昔,想淮阳画像,尚动凌烟。
布衣梦绕刀环,奈日日从人射虎还。
笑马侯已老,偏当曳落,檀公善走,屡拥先零。
扪虱恁陵,弹筝睥睨,江左如聊孰比肩。
衔杯外,只斜阳衰草,满眼关山。
生死无人绾。溯因缘、若无会合,即无离判。
一点魂灵投胎后,化出欢娱哀惋。
亘百世、牵缠不撕。
十二芳年涅盘讫,又何殊、甲子千回换。
齐物者,识应远。红尘碧落神仙伴。
影珊珊、洞门飞瀑,容颜乍见。
万树碧桃花深处,翘楚俨然非幻。
至今有、异香盈卷。
老梦痕中优昙影,又春风、两度仓庚唤。
哀乐事,有涯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