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不作周公梦,天下共嗟吾道衰。
总为乾坤元气薄,圣人诚处众人知。
仲尼不作周公梦,天下共嗟吾道衰。
总为乾坤元气薄,圣人诚处众人知。
这首诗是明代学者陈献章所作的《枕上》,表达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在当时社会中地位下降的感慨。首句“仲尼不作周公梦”,以孔子未能像周公那样梦见天下大同,暗示了儒家理想在现实中的难以实现。次句“天下共嗟吾道衰”直接揭示了诗人对儒家之道衰落的忧虑和世人的感叹。
“总为乾坤元气薄”运用了象征手法,将天地间的元气比喻为道德风气,暗示了社会风气的颓废,使得圣人之道显得薄弱无力。最后,“圣人诚处众人知”表达了诗人坚信圣人的真实品质即使在世人忽视的情况下,仍然值得人们去认识和尊重。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情感沉郁,反映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理想的深深忧虑,具有一定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旧雨新雨不后期,丰年当复歌周诗。
手调玉烛属廊庙,归功假手敢固辞。
妇子赴工听晓鼓,山歌和应挥汗雨。
麦黄蚕老十分熟,坐衙日日闻此语。
偕君薄宦群山中,与我忧喜大抵同。
畏垒谬诧庚桑楚,醉乡盍访王无功。
向来小旱烦忧恤,喜雨新来慰衰疾。
焉得妙思作强对,如埙如篪吕应律。
行藏老矣不问天,一饱肯受儿辈怜。
炉熏频炷窗频托,公馀还我文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