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高楼恨有馀,登临事往竟成虚。
已无阁老履絇迹,徒认匡公水竹居。
佩玉声流池尽处,琅玕影动月来初。
从今便结东林社,晓钵高擎老衲如。
一上高楼恨有馀,登临事往竟成虚。
已无阁老履絇迹,徒认匡公水竹居。
佩玉声流池尽处,琅玕影动月来初。
从今便结东林社,晓钵高擎老衲如。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戴良所作的《题永乐寺水竹居》。诗中表达了诗人登上高楼后的感慨,对往事的追忆和对当下境况的反思。他遗憾地发现,曾经的阁老(可能指有权势的官员)已经不在,只能辨识出匡公(可能是一位名士或僧人)的旧居——水竹居。诗人被水池边的佩玉声和月光下琅玕(竹子)的影子所吸引,这些景象让他感到宁静。他决定效仿匡公,加入东林社,过起清修的生活,像老僧一样每日清晨高擎晓钵。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含了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尚忆公车日,君方冠弱辰。
才真如太傅,老不慕平津。
第读养生主,何论观国宾。
鸥闲知易饱,鹤瘦不关贫。
间引诗娱性,毋劳酒养醇。
芝兰长自玉,竹柏得其真。
园种樊侯漆,溪收张翰莼。
犹余故交子,来作扫门人。
才名飨尽复谈玄,天下英雄让尔先。
老子也知离世网,前身错解悟真篇。
马肝时见文成死,鸿宝难容子政传。
曾读汉时方技传,北邙高冢葬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