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香城,金瓶海水。何年会得西来意。
无边花雨满人天,可怜重认袈裟地。
影事三生,穷涂万里。拂衣石上人初起。
心魔春怨两俱空,斜阳持钵千山里。
白象香城,金瓶海水。何年会得西来意。
无边花雨满人天,可怜重认袈裟地。
影事三生,穷涂万里。拂衣石上人初起。
心魔春怨两俱空,斜阳持钵千山里。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五代时期僧侣行脚图的景象,以"白象香城,金瓶海水"开篇,暗示了佛教圣地的神圣与远方。"何年会得西来意"表达了对佛法东传历史的追溯和对佛法深意的探求。"无边花雨满人天,可怜重认袈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描绘了僧侣行走在繁花盛开的环境中,仿佛在寻找内心的归宿。
"影事三生,穷涂万里"进一步深化了僧侣长途跋涉的艰辛,以及他在修行路上的深刻体验。"拂衣石上人初起"描绘了僧人拂去尘埃,从冥想中起身的瞬间,体现了禅定后的清醒与决心。"心魔春怨两俱空"揭示了僧侣在面对内心欲望与外界诱惑时的超脱,"斜阳持钵千山里"则以夕阳映照僧人持钵独行的画面,渲染出一种寂寥而坚定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僧侣的行脚生活,展现了他们追求佛法的心路历程,以及在世间纷扰中的内心平静与坚韧。陈方恪作为清末近现代的词人,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巧妙融合,赋予了这首词深厚的文化内涵。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