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传胜绝,怅息未成游。
山气高凌霁,湖光碧照秋。
烟疏茶灶迥,灯冷竹房幽。
安得聊凭槛,萧然洗客愁。
登临传胜绝,怅息未成游。
山气高凌霁,湖光碧照秋。
烟疏茶灶迥,灯冷竹房幽。
安得聊凭槛,萧然洗客愁。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山水之胜景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未竟游兴、怅然若失的情怀。开篇“登临传胜绝,怅息未成游”表明诗人对美好风光的向往与遗憾。
接着,“山气高凌霁,湖光碧照秋”写出了山峦高耸、云雾缭绕,与湖水清澈、映照着秋天特有的碧绿色彩,形成鲜明对比的景象。这里通过山与湖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
诗人随后笔触转向人物生活,“烟疏茶灶迥,灯冷竹房幽”则是对洪州慈济寺内景的细腻刻画。这里的“烟疏”、“灯冷”营造出一种清寂、宁静的氛围,而“竹房幽”更添几分隐逸之感。
最后,“安得聊凭槛,萧然洗客愁”表达了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够找到片刻心灵的平静,即使是短暂的,也足以洗净旅途中的烦恼和忧愁。这里的“安得”流露出一种渴望,“聊凭槛”则是对心灵慰藉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山水自然景观与寺庙生活细节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寻求心灵寄托的情感。诗人借助对美好风光的描述,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抒发了自己对于精神家园的追求。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
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
骂贼睢阳,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歘云亡。
好烈烈轰轰做一场。
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流芳。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
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千金铸镜百神愁,功与当年禹服侔。
荆棘故宫魑魅走,空馀扬子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