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
曝衣人小,曝书人老。各送荔支红了。
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
秋期尚早,佳期却到。牛女自然知道。
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
这首词以"曝衣人"和"曝书人"为引子,描绘了一幅夏日时光流转的图景。"曝衣人小,曝书人老"暗示着岁月的更迭,前者代表年轻,后者象征年长。"各送荔支红了"描绘了端午节期间的节日气氛,荔支的红色象征着热烈与喜庆。
接下来,词人巧妙地将两个传统节日关联起来,"算来一月过端阳,又小盒、蛛丝乞巧",指出从端午到七夕仅隔一个月,而七夕的乞巧习俗在词中通过"蛛丝"这一细节得以体现。"秋期尚早,佳期却到"表达了对七夕佳节的期待,尽管离秋季还有一段时间,但佳期已至。
最后,词人借牛郎织女的传说抒发感慨:"牛女自然知道",暗示了人间与天上的情感相通。然而,"历头天上不双行,止一度、银河怎好"则揭示了词人对于牛郎织女一年只能相会一次的遗憾,银河的宽度仿佛成为他们重逢的阻碍,表达了对爱情长久的向往和对现实阻隔的无奈。
整体来看,赵熙此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寓言式的表达,展现了对传统节日和人间情感的独特见解,富有诗意和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