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在人为累,无营与物何功。
祇此也该至理,懒能更说真空。
有著在人为累,无营与物何功。
祇此也该至理,懒能更说真空。
这首诗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以简练的语言探讨了“有”与“无”的辩证关系以及对人的影响。
首句“有著在人为累”,指出“有”(存在、拥有)对于人来说是一种负担或累赘。这里的“有著”可以理解为物质的拥有、欲望的追求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束缚人的因素,使人感到疲惫和困扰。
次句“无营与物何功”,则从反面提出观点,即“无”(没有追求、不执着于外物)对于人来说并无功利上的作用。这里强调的是,无欲无求的状态虽然看似消极,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推动个人成长或实现目标的功能。
接下来,“祇此也该至理”,这句话总结了前两句的思考,表明“有”与“无”的对立统一才是宇宙的至高真理。它暗示了一种平衡状态,即适度的拥有与追求是必要的,而过度的执着则会带来负担。
最后,“懒能更说真空”,表达了诗人对复杂哲学问题的淡然态度。他认为,对于“真空”(空无、虚无)这样的概念,不必过于深究或强加解释,因为它们往往超出了人类语言和思维的范畴,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有”与“无”的不同状态,探讨了人在面对物质世界时的内心状态与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它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衡与淡泊,避免过度的执着和贪婪。
欢常以饮合,欢意则非外。
今吾二三子,共此西轩会。
主人吾儒秀,言与二雅配。
酒行倡大论,文字略琐碎。
上言评人物,要当本诸内。
下言讥为学,不以满自概。
唐之众诗人,区别各异派。
一经君子评,敛凿弃秕糒。
予曰吾圣俞,名足通后代。
答我文如韩,尚有六经在。
况吾何所立,闻誉若抱趸。
圣俞善诱掖,斯语不无戒。
意欲令吾曹,事业进以大。
我虽顽无能,闻此亦健快。
呼觞满自引,不畏坐客怪。
归来书短篇,聊以记所佩。
沧池拟溟渤,莽漾豁厚地。
曰吾神祖为,气象固宜尔。
六合昔未一,教战出精锐。
至尊降黄屋,惨淡乘金气。
凌波飞百艘,撇烈若鹘翅。
扬旌万旅噪,伐鼓九渊沸。
其行速天旋,其止甚阴闭。
信乎王者师,足以服睽异。
尔来承平久,地与兵革废。
秋风长蒲苇,烂漫失洲沚。
惟见金明上,结构销绣绮。
春游驻天跸,万国奉燕喜。
铿鍧鼓钟响,杂遝羽旄美。
岂惟与民乐,施及鱼鸟细。
宏哉艰难业,愉怿逮万世。
翰林置酒冬之严,庶羞罗列穷脆甘。
有馈奇味众莫觇,久秘不出须宾酣。
红炉炽炭发其钳,金钟一引连四三。
满坐诧美欢笑谈,肯复重顾蛏与蚶。
京都贵人粱肉厌,远致异物无微纤。
骈珍错怪百类兼,何久遗此不得参。
乃知物用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