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谷翾风抱弱躯,何从镇胆乞犀株?
三天慧业宜禅榻,六代华妆谢锦襦。
大地任增黄落感,小名合称素馨呼。
飘来帐角珊珊影,手撚鬟丝可系无?
金谷翾风抱弱躯,何从镇胆乞犀株?
三天慧业宜禅榻,六代华妆谢锦襦。
大地任增黄落感,小名合称素馨呼。
飘来帐角珊珊影,手撚鬟丝可系无?
这首诗以水仙花为题,描绘了水仙花的美丽与哀愁。首句“金谷翾风抱弱躯”,以金谷园的微风轻拂水仙柔弱的身躯起笔,营造出一种轻盈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接着,“何从镇胆乞犀株?”一句,似乎在询问如何才能让这脆弱的生命得到保护,暗含对水仙花易凋零的感慨。
“三天慧业宜禅榻,六代华妆谢锦襦。”这两句将水仙花与佛教的智慧和历史的繁华相联系,暗示水仙花虽美却短暂,如同人生百态,既有智慧的追求,也有繁华后的消逝。这里运用了“三天”和“六代”的典故,分别指佛教中的三天界和历史上的六个朝代,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大地任增黄落感,小名合称素馨呼。”这两句表达了对水仙花生命短暂的无奈和对它美丽品质的赞美。水仙花在大地上随季节更迭,黄叶落下,但它的名字“素馨”却能永远被人们记住,象征着即使生命短暂,也能留下美好的回忆。
最后,“飘来帐角珊珊影,手撚鬟丝可系无?”诗人通过想象水仙花的影子在帐角轻轻摇曳,以及手中玩弄的发丝,表达了对水仙花的思念与不舍。这一问句,既是对水仙花命运的同情,也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深深感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水仙花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生命短暂与美好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颂。
元运昔告衰,真人起淮甸。
车书际番落,日月光㝢县。
久道化乃成,耄期驾方晏。
飞龙太清表,蜕骨钟山巘。
佛锡让甫成,龟玉瑞先现。
紫气昼夜腾,祥云蔼千变。
恍惚列圣朝,趋跄百僚见。
干纲既北振,坤维永南奠。
衣冠不出游,樽俎时勤荐。
高皇挽天河,手欲洗乾坤。
烟尘既荡除,万古黄屋尊。
桓桓徐魏公,二十握櫜鞬。
唾手縳僣王,长驱定中原。
昼余耕桑地,夜绝殇鬼魂。
赫奕奏凯归,屏营杜军门。
勋超齐尚父,德远韩王孙。
两都对开国,高栋亚天阍。
飒爽见英标,蔼然眉宇温。
京洛饶贤贵,吴会富华腴。
虽复堪身筴,要非中所愉。
仰希上皇风,俯卜静者庐。
荆渚无浊流,阳羡有幽区。
山自离墨来,溪由罨画舒。
以兹耕蚕业,不复废诗书。
春问茶女茶,秋逐渔父渔。
朝饥拾野穗,晚供剪畦蔬。
蓬累故何滞,鴳适当更余。
窃从柴桑叟,相为咏移居。
毋使车马知,令汝苍苔疏。
衡门掩疲病,稍与尘事绝。
峥嵘岁莫天,覆盆何由雪。
忽枉故人问,令我屐齿折。
尚书尺一下,符玺行当发。
蹙金双蟠螭,天子所赐钺。
铁冠嶷其角,豸绣殷猩血。
内台捩眼鼻,左辅当喉咽。
始知中山箧,更成中山节。
太阳吐朝晖,群翳俱消灭。
崇兰泛宾筵,亩蕙成私悦。
荣卑虽异势,物性区以别。
子其奋驰骛,余衰安寂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