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明月珠,未害居浊水。
君看黄河黄,岂解污清济。
我方遗吾形,宠辱齐一指。
悬知破琴戴,未若掺挝祢。
煌煌明月珠,未害居浊水。
君看黄河黄,岂解污清济。
我方遗吾形,宠辱齐一指。
悬知破琴戴,未若掺挝祢。
这首诗以“煌煌明月珠”为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不为外界荣辱所动的哲学思想。诗人通过对比“明月珠”与“居浊水”的关系,以及“黄河黄”与“污清济”的对比,强调了内在精神的纯净与外在环境的污浊之间的关系。诗人自比为“遗吾形”的人,即超越了物质和形式的束缚,宠辱不惊,将自身置于更高的精神层面。
“悬知破琴戴,未若掺挝祢。”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达了宁愿保持自我,不受外界影响,也不愿为了迎合他人而改变自己的态度。这里,“破琴”象征着放弃或打破世俗的束缚,“掺挝祢”则可能暗含着对某种传统或权威的挑战,强调了个人独立思考和坚持自我价值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独立与道德坚守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俗社会中种种诱惑与压力的超然态度。
水西门外,两重门、一舸吹来南浦。
莫是伤春憔悴甚,瘦损腰围如许。
我亦吟边,杜鹃听罢,恼乱还乡路。
江楼酒醒,背花人自无语。
桃叶渐见灯船,红帘柳外,月下催箫鼓。
不遣閒愁眉黛蹙,且共鹧鸪留住。
水幕山窗,载琴载酒,正好开怀处。
题诗残照,秦淮多少烟树。
太守风流,裁红摘翠,点就玉湖妍景。
画船载酒,绣幕调笙,香送素波千顷。
树杪几队灯红,鳷鹊飞来,惊栖难定。
看银蟾一色,蕊珠宫里,竞摇波影。
畅好是皓魄初圆,青樽浮满,画里江城如镜。
六街箫鼓,兰桨齐开,钗色佩声交迸。
良夜试问如何,起视参横,虬壶未冷。
休更把紫云低唤,红粉两行娇并。
何处放怀,万里之流,千仞之冈。
笑非佛非仙,人称散圣,不痴不慧,古号遗狂。
蛮触争残,夔蚿观破,慢世须教觅乐方。
谁解识、有秕糠尧舜,啸傲羲皇。门前一枕沧浪。
但秋水、逍遥注几章。
问旧友谁过,井公园客,新知不厌,负局脩羊。
金粟前身,玉清往事,游戏人间傀儡场。
须回首、是丽农方丈,早认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