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清明日,常遭风雨加。
果然逢堀堁,岂惯妒芳华。
坞始含红蕊,町多茁绿芽。
应时应即止,吾匪为看花。
闻道清明日,常遭风雨加。
果然逢堀堁,岂惯妒芳华。
坞始含红蕊,町多茁绿芽。
应时应即止,吾匪为看花。
这首诗描绘了清明时节,风雨交加的景象。诗人以清明作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界的风雨与人的心理感受相联系,展现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首句“闻道清明日,常遭风雨加”点明了时节与天气的关系,清明本是祭扫先人、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却因风雨而增添了几分愁绪。接下来,“果然逢堀堁,岂惯妒芳华”两句,通过“逢”和“岂惯”这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风雨对美好事物的侵扰,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无奈与哀怨的情绪。
“坞始含红蕊,町多茁绿芽”则转向对自然界生机勃勃景象的描写,尽管风雨不断,但春天的生命力依旧顽强,花朵含苞待放,草地上的嫩芽茁壮成长,展现了大自然不屈不挠的生命力。最后,“应时应即止,吾匪为看花”一句,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尊重,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哲理:顺应自然,适时而止,不必过分追求外在的美好,因为生命自有其内在的价值与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风雨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残酷并存,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思,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独特感悟。
老瓮浮醅半犹冻,饮怀便欲吞云梦。
故人可奈公府忙,杯盘且与山僧共。
太郎小郎俱能诗,惹我翩然高兴动。
气含蔬笋汤惠休,语带烟霞李供奉。
充厨幸赐四方珍,买炭便□三月俸。
酒□巳命阿宣温,盘重须教阿舒捧。
家人窃笑惊且疑,今朝也作弥陀供。
谁识诗僧作俗流,十年道谊交情重。
参寥不负六一知,佛印偏同老坡閧。
数杵钟声催客归,踏雪长安马蹄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