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
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
流离鬓成丝,悲咤泪如洗。
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
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
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颇闻匈奴乱,天意殄蛇豕。
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
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
浮生无根株,志士惜浪死。
鸡鸣何预人,推枕中夕起。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
流离鬓成丝,悲咤泪如洗。
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远冲三伏热,前指九月水。
回首长安城,未忍便万里。
袖诗叩东府,再拜求望履。
平生实易足,名幸污黄纸。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颇闻匈奴乱,天意殄蛇豕。
何时嫖姚师,大刷渭桥耻。
士各奋所长,儒生未宜鄙。
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投梁参政》,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国事的忧虑。首句“浮生无根株”揭示了人生的漂泊不定,接着“志士惜浪死”表达了有志之士不愿虚度光阴的决心。诗人以“鸡鸣何预人”自问,暗示自己即使在困顿中仍能及时起身奋斗。
“游也本无奇,腰折百僚底”表明诗人虽才华出众,却在官场遭受挫折,形容自己的疲惫与失落。“流离鬓成丝,悲咤泪如洗”则描绘了诗人因岁月流逝和仕途不顺而心力交瘁的形象。
后半部分,诗人描述了自己为了生计远赴巴峡的艰辛,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希望在秋天找到更好的机会。他表达出对故乡长安的眷恋,同时向梁参政投诗求助,希望能得到援引。诗人认为,尽管自己生活简朴,但追求的是名声能留下痕迹,而非富贵。
最后,诗人关注国家局势,提及匈奴作乱,表达了对荡平叛乱、雪耻复国的渴望,并鼓励士人各展所长,包括文人也应有所作为。诗中“覆毡草军书,不畏寒堕指”展现了诗人坚韧的意志和对军事行动的献身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个人的际遇感慨,又有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体现了陆游深沉的家国情怀。
尘缨忽解诚堪喜,世网重来未可知。
莫忘全吴馆中梦,岭南泥雨步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