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天台东掖然老》
《忆天台东掖然老》全文
宋 / 晁说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然公嗟契阔,海岳阻招携。

白法归龙树,清谈落虎溪。

著书非草具,传业漫私题。

岁暮茅楹客,临文处处迷。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iāntáidōngránlǎo
sòng / cháoshuōzhī

rángōngjiēkuòhǎiyuèzhāoxié

báiguīlóngshùqīngtánluò

zhùshūfēicǎochuánmàn

suìmáoyínglínwénchùchù

翻译
然而你感叹离别之苦,大海高山阻隔了我们的相聚。
你的佛法如龙树所归,清静的谈论落在虎溪边。
你著书并非随意之作,传授的学业广泛而私密。
年末时分,茅屋檐下的客人,面对文章处处陷入沉思。
注释
然:然而。
公:您(对对方的尊称)。
嗟:感叹。
契阔:离别、久别重逢。
海岳:大海和高山,象征难以逾越的障碍。
阻:阻碍。
招携:招引、相聚。
白法:清净的佛法。
龙树:佛教中的人物,龙树菩萨,此处指佛法。
清谈:高雅的谈论。
落:留下。
虎溪:传说中的地方,比喻高人隐居之处。
著书:著述书籍。
非:不是。
草具:草率的工具,此处可能指随便的笔墨。
传业:传授学业。
漫:广泛、随意。
私题:私人题跋,个人签名。
岁暮:年底、岁末。
茅楹:简陋的茅屋。
客:客人。
临文:面对文章。
处处:到处。
迷:困惑、迷失。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说之对天台山东掖寺的老僧然公的怀念之作。首句“然公嗟契阔”表达了诗人对然公的深深思念,感叹两人因时空阻隔而难以相聚。“海岳阻招携”进一步强调了距离的遥远和相聚的不易。接下来,“白法归龙树”借用了佛教典故,暗示然公可能已经归隐或修行佛法,如同龙树大师般深邃智慧。“清谈落虎溪”则描绘了然公的学术风格,他可能在清谈中深入浅出,犹如虎溪问答,令人敬仰。

“著书非草具”赞扬然公的学问深厚,他的著作并非寻常人所能轻易完成。“传业漫私题”则表达了然公在传授学问时的谦逊与专注,他的教诲并未局限于私人之间。最后两句“岁暮茅楹客,临文处处迷”以冬季茅屋中的访客自比,表达了诗人面对然公的学问感到困惑和敬仰,每读其文都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然公的形象和他们的交往,展现了诗人对这位高僧的敬仰以及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之情。

作者介绍
晁说之

晁说之
朝代:宋   字:以道   籍贯:因慕司马光之为   生辰:1059年—1129年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猜你喜欢

落花十首·其六

桃李春深自不言,肯教他树更承恩。

于今金谷多荒棘,不及梅花别有村。

(0)

寄澹归

曾向瓶窑觅幻身,书来已是法中亲。

何时飞锡同辽鹤,来问垒垒冢底人。

(0)

柬我存

几人风雪共留连,才过清明便不然。

最苦枕戈人已老,未曾先著祖生鞭。

(0)

千山杂咏五首·其四

谁把燕支染白云,桃花流水日纷纷。

秪疑古寺颓垣下,犹压当年蛱蝶裙。

(0)

夜雨怀傅陈二子二首·其二

无雨无风愁寂寂,大风大雨益凄其。

不知绝塞如何好,便使同床泪亦披。

(0)

题作么山居十首·其二

天近龙长护,山空雪独飞。

祇愁林鸟出,带得世尘归。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