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在四明,崇道复遗荣。
霓服辞丹禁,天文诏玉京。
义方延永锡,真箓受长生。
举手都门外,白云江上行。
君家在四明,崇道复遗荣。
霓服辞丹禁,天文诏玉京。
义方延永锡,真箓受长生。
举手都门外,白云江上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浣所作,名为《送贺秘监归会稽诗》。从内容来看,诗中描述了对一位官员的送别,可能是该官员被召回都城或升任新的职位。
"君家在四明,崇道复遗荣"表达了对这位官员家族所处位置(四明)的肯定,同时也提到了家族对道德的崇尚和恢复往日的荣耀。这里的“四明”可能是地名,代表了某种文化或精神象征。
接下来的"霓服辞丹禁,天文诏玉京"则描绘了一位官员在离别时所穿戴的正规服饰以及接受朝廷命令的情形。“丹禁”指的是皇宫的禁地,“玉京”则是对都城的美称。
"义方延永锡,真箓受长生"一句中,“义方”可能代表了某种道德或正直的象征,而“永锡”和“长生”都是吉祥如意之词,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官员未来的美好祝愿。
最后两句"举手都门外,白云江上行"则是送别时的情景描写。诗人可能站在都城的门外,看着那位官员乘船离去,渐渐消失在白云之中。这不仅是一个生动的画面,也传达了对这次离别的无限留恋和美好的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吉祥语句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被送别者的尊敬与美好期望,同时也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操和文学风格。
清洛半秋悬璧月,彩船当夕泛银河。
苍龙颔底珠皆没,白帝心边镜乍磨。
海上几时霜雪积,人间此夜管弦多。
须知天地为炉意,尽取黄金铸作波。
不热不寒三五夕,晴川明月正相临。
千珠竞没苍龙颔,一镜高悬白帝心。
几处凄凉缘地远,有时惆怅值云阴。
如何清洛如清昼,共见初升又见沈。
萧关新复旧山川,古戍秦原景象鲜。
戎虏乞降归惠化,皇威渐被慑腥膻。
穹庐远戍烟尘灭,神武光扬竹帛传。
左衽尽知歌帝泽,从兹不更备三边。
衣上年年泪血痕,只将怀抱诉乾坤。
如今主圣臣贤日,岂致人间一物冤。
如病如痴二十秋,求名难得又难休。
回看骨肉须堪耻,一著麻衣便白头。
戚里称儒愧小才,礼闱公道此时开。
他人何事虚相指,明主无私不是媒。
方寸终朝似火然,为求白日上青天。
自嗟辜负平生眼,不识春光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