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有神岳,专名为岱宗。
日精摄海气,吴野控其峰。
明堂朝列后,金策纪元功。
维昔七十家,轩辕此登封。
云霞自窈窕,石室何青葱。
仙人揽玉树,须发生清风。
灵液飞潺湲,芝草如蒿蓬。
唯帝拥灵符,千载一升中。
愿言与问道,乘龙举太空。
大东有神岳,专名为岱宗。
日精摄海气,吴野控其峰。
明堂朝列后,金策纪元功。
维昔七十家,轩辕此登封。
云霞自窈窕,石室何青葱。
仙人揽玉树,须发生清风。
灵液飞潺湲,芝草如蒿蓬。
唯帝拥灵符,千载一升中。
愿言与问道,乘龙举太空。
这首《太山篇》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神秘氛围,以及古代帝王在此举行封禅仪式的历史背景。
首句“大东有神岳,专名为岱宗”,开篇即点出泰山作为东方神岳的独特地位,岱宗之名彰显其神圣与尊贵。接下来“日精摄海气,吴野控其峰”两句,以日精摄取海气,控制着吴地的山峰,形象地描绘了泰山的雄伟与气势,仿佛能掌控四方之气。
“明堂朝列后,金策纪元功”则转而描述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仪式的情景,明堂象征着天子的居所,金策记录着帝王的功绩,这一场景充满了庄重与威严。
“维昔七十家,轩辕此登封”提到了古代的七十二家姓氏和黄帝在此封禅的故事,进一步丰富了泰山的历史文化内涵。
“云霞自窈窕,石室何青葱”描绘了泰山云雾缭绕、石室幽深的自然景观,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仙人揽玉树,须发生清风”想象了仙人在玉树间游走,清风拂面,须发飘扬的景象,充满了神话色彩。
“灵液飞潺湲,芝草如蒿蓬”则通过灵液的流淌和芝草的生长,展现了泰山的神秘与生机。
最后,“唯帝拥灵符,千载一升中。愿言与问道,乘龙举太空”表达了对帝王拥有灵符、千载难逢的升仙机会的向往,同时也寄寓了诗人对于探寻真理、追求超越的愿望,希望能够在仙境中与道者交流,最终乘龙飞升至太空。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和历史地位,还融入了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考,展现出诗人对自然、历史和宇宙的深刻感悟。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