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残清夜一溪澄,更爱千峰霁月升。
天地高低银色界,山川表里玉壶冰。
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
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
岁残清夜一溪澄,更爱千峰霁月升。
天地高低银色界,山川表里玉壶冰。
裘单拥火宜无倦,石响舟行恐不胜。
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独自乘船在澄净的溪流中前行。诗中的意境宁静而深远,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岁残清夜一溪澄" 一句,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了夜晚溪水清澈的景象,同时通过“岁残”二字暗示了时序的流转和季节的更迭,营造出一种淡远的情怀。
"更爱千峰霁月升"则进一步扩展了视野,从单一的溪流扩展到广阔的山脉,并且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壮丽。诗人对这景象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天地高低银色界"一句,描绘了夜晚星空下的宇宙,以“银色”形容天地之间的光彩,既映衬出月光之洁净,也突出了诗人所处环境的辽阔与神秘。
"山川表里玉壶冰"则继续深化了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山川比作精美绝伦的玉壶,用“冰”字形容其清冷而坚硬,既强调了山川之美,也传达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裘单拥火宜无倦"一句,转向诗人自身的情景,通过对取暖情形的描写,表露了诗人在寒冷夜晚仍不忘游赏自然之乐,从而显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石响舟行恐不胜"则透露出诗人的担忧,因为山谷中的回声和船只的行进可能会打破这宁静夜晚的平衡,显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保持尊重和谨慎态度。
最后两句"休数兴来并兴尽,兹游今古亦何曾"表达了诗人对于此次游历的珍视与思考。通过反复提及“兴”,强调了这次经历在他心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比历史上的游记,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一次特殊体验的独特感受和深刻理解。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画卷,也通过诗人的情感流露和内心世界的展现,展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对自然之美的崇尚与追求。
我昔京口居,屡为南山游。
古寺满修竹,平田漫清流。
四升崇邱望,培塿见五州。
人生如艺田,要待岁晚收。
内惧寡道力,眇然念前修。
六合不为狭,五亩亦为谋。
何妨傍城邑,心远地自悠。
漕水应潮涨,堂下可遭周。
叶落固有馀,柿栗不外求。
生理如此足,岂谢岩谷幽。
奈何不勇决,一毫辄绊留。
余性本拙戆,涉世易悔尤。
微官如涕唾,容易思罢休。
三龙亦驰骋,诗好意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