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事佳遁,开轩对阳明。
兴来拂瑶轸,畅我平生情。
心中有真趣,指下无繁声。
上弦叶风薰,下弦谐凤鸣。
坐觉胸襟开,尘滓顿以清。
纷纷浊世中,入耳皆琶筝。
何当谢尘务,枕流阶下听。
幽人事佳遁,开轩对阳明。
兴来拂瑶轸,畅我平生情。
心中有真趣,指下无繁声。
上弦叶风薰,下弦谐凤鸣。
坐觉胸襟开,尘滓顿以清。
纷纷浊世中,入耳皆琶筝。
何当谢尘务,枕流阶下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阳明之境弹琴的情景,通过琴声传达出内心的真趣与宁静。首句“幽人事佳遁,开轩对阳明”点明了人物的隐逸生活和所处的环境,阳明山的清幽与隐士的雅致相得益彰。接着,“兴来拂瑶轸,畅我平生情”描述了隐士在兴致勃发时弹奏瑶琴,琴声流畅,抒发了他一生的情感。
“心中有真趣,指下无繁声”两句进一步强调了琴声与心灵的契合,琴声不浮华,而是源自内心的真挚情感。接下来,“上弦叶风薰,下弦谐凤鸣”运用比喻手法,将琴声比作风中的香气和凤凰的鸣叫,形象地展现了琴声的美妙与和谐。
“坐觉胸襟开,尘滓顿以清”表达了听琴后内心的感受,琴声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让人心胸开阔,精神愉悦。最后,“纷纷浊世中,入耳皆琶筝”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琴声的高洁与纯净,让人在世俗的喧嚣中找到一片净土。“何当谢尘务,枕流阶下听”则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世事务,静心聆听自然之音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逸生活与自然和谐之美,以及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作用,体现了明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