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舍山云暗,城楼海气深。
文章初近古,风俗遂如今。
冷署三年客,亨衢万里心。
须君明教法,那得刺青衿。
学舍山云暗,城楼海气深。
文章初近古,风俗遂如今。
冷署三年客,亨衢万里心。
须君明教法,那得刺青衿。
这首诗描绘了学舍周围的山峦被浓厚的云雾笼罩,城楼则隐没在远处的海上迷雾之中,展现出一种深远而宁静的景象。诗人感慨时下文风逐渐接近古代的传统,然而社会风俗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作为在外为官三年的游子,他的心志却像广阔的道路一样,始终向往着远方。他期待沈教谕能以明智的教化引导世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学子,暗示教育的重要性超越了眼前的刺青习俗。整首诗寓含对传统价值的呼唤和对教育改革的期待。
传闻蜀道难,行客若登天。
紫竹深无路,黄花忽见川。
闻禽嗟异域,问俗访耆年。
欲识京都远,惟应望日边。
暮色分平野。傍苇岸、征帆卸。
烟村极浦,树藏孤馆,秋景如画。
渐别离气味难禁也。更物象、供潇洒。
念多材浑衰减,一怀幽恨难写。
追念绮窗人,天然自、风韵娴雅。
竟夕起相思,谩嗟怨遥夜。
又还将、两袖珠泪,沈吟向寂寥寒灯下。
玉骨为多感,瘦来无一把。
滔滔淮水,溢楚之疆。原田其潴,城郭为防。
浸以广兮不可涉,浩乎险兮不可航。
粤有行者,欲溯其央。编莞为帆,植木为樯。
幸飘风以凭乘,遂吾归而徜徉。
尔风谓何,不自西北,阻我攸往。
维伯是职,悠悠水滨,奚独予留。
有百其役,若千其艘。
粟麦兮中都之饷馈,布帛兮赤县之衣裘。
府臣引领以偻指,挽夫坐粮而寝糇。
伯复不知,天子圣神,以民为忧。
闻此方国,常垫横流。
分笔舌于严署,咨疮痏于诸侯。
有淑使者,仁丰义脩。体上所嘱,同辞合谋。
今此欲往,会于道周。倡和出话,下民以休。
风之不遂,非伯谁尤。上帝可诉,谗言孔庶。
将伯是怒,不如风兮命之去。
《淮阴阻风谗风伯》【宋·陈舜俞】滔滔淮水,溢楚之疆。原田其潴,城郭为防。浸以广兮不可涉,浩乎险兮不可航。粤有行者,欲溯其央。编莞为帆,植木为樯。幸飘风以凭乘,遂吾归而徜徉。尔风谓何,不自西北,阻我攸往。维伯是职,悠悠水滨,奚独予留。有百其役,若千其艘。粟麦兮中都之饷馈,布帛兮赤县之衣裘。府臣引领以偻指,挽夫坐粮而寝糇。伯复不知,天子圣神,以民为忧。闻此方国,常垫横流。分笔舌于严署,咨疮痏于诸侯。有淑使者,仁丰义脩。体上所嘱,同辞合谋。今此欲往,会于道周。倡和出话,下民以休。风之不遂,非伯谁尤。上帝可诉,谗言孔庶。将伯是怒,不如风兮命之去。
https://shici.929r.com/shici/8UEQjb4Y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