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割裂日,天下惟纵横。
秦未出函谷,驷铁胁齐荆。
揣摩韩魏伏,睥睨燕赵平。
新垣欲帝秦,计画业已成。
慷慨鲁仲连,片言折锋棱。
从来倜傥策,竟却十万兵。
功成不受赏,布衣但蜚征。
玉舄谢万乘,后有安期生。
东海非二子,谁哉乘蹻行。
六国割裂日,天下惟纵横。
秦未出函谷,驷铁胁齐荆。
揣摩韩魏伏,睥睨燕赵平。
新垣欲帝秦,计画业已成。
慷慨鲁仲连,片言折锋棱。
从来倜傥策,竟却十万兵。
功成不受赏,布衣但蜚征。
玉舄谢万乘,后有安期生。
东海非二子,谁哉乘蹻行。
此诗描绘了战国时期诸国纷争,纵横家纵横捭阖的情景。开篇“六国割裂日,天下惟纵横”点明了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割据,纵横家施展谋略的时代背景。接着“秦未出函谷,驷铁胁齐荆”描述了秦国尚未出函谷关,便以强大的武力威胁齐、楚两国,展现了秦国的强大与野心。
“揣摩韩魏伏,睥睨燕赵平”则描绘了秦国在韩、魏两国间布局,对燕、赵两国虎视眈眈的态势。接下来“新垣欲帝秦,计画业已成”暗示了秦国统一六国的计划已经成熟,即将实现大一统的目标。
“慷慨鲁仲连,片言折锋棱”提到鲁仲连以其智谋和勇气,仅凭一句话就化解了秦国的攻势,展现了智者的力量。这句“从来倜傥策,竟却十万兵”强调了鲁仲连策略的高明,成功阻止了十万大军的进攻。
“功成不受赏,布衣但蜚征”赞扬了鲁仲连不求名利,功成身退的高尚品德。他放弃了帝王的赏赐,依旧保持平民的身份,四处游历。最后“玉舄谢万乘,后有安期生”表达了对鲁仲连的敬仰之情,将他比作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暗示他的智慧和品德超越常人。
“东海非二子,谁哉乘蹻行”则表达了对像鲁仲连这样的智者的怀念与敬仰,认为除了他之外,恐怕再无能以如此智慧和勇气影响历史的人物。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以及鲁仲连这一智者的形象,展现了古代智者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
地与人俱杰,千年淑气回。
生成知帝造,楼阁倚天开。
帘捲云霞宅,花明锦绣堆。
鸟喧时到枕,蜃气自成台。
翠入阶前草,阳生岭上梅。
苍云天外变,紫气日边来。
水势环双玉,山光秀列台。
疏钟晴报寺,好月夜浮杯。
华国书香远,名家宦业恢。
迎仙徒缥缈,望省已崔嵬。
桃李当门盛,同声咏有莱。
双舄下枫宸,炎蒸渡海垠。
蔽芾频怀召,东南喜借恂。
衣冠仍夙范,雨露渥新仁。
乐国清狐鼠,中原见凤麟。
□□□□□,□□□□□。
令甲遗镌在,仓箱稔粟陈。
天涯重戴日,海国又逢春。
何幸康衢里,歌同击壤民。
明皇驭寓绥群邦,海宇万里来越裳。
蠢尔倭奴不自茹,敢窥惠涘连潮阳。
况乃横戈纵深骛,莞东内瞰罗浮麓。
九江水陷铁场摧,杀人如麻满溪谷。
官军始战向源头,帷幄谁者诚疏谋。
狼兵一败四千死,可怜蔽海僵尸流。
倭奴得志扬扬去,声联广海群倭驻。
横侵突劫踰几旬,帝怒赫然孰能恕。
握戎幸有王将军,剪擒曾寇先声闻。
倭奴竟落将军手,馘俘百级馀宵奔。
一时渤海风波息,共说王戎功最硕。
源头之耻聊刷之,旧地创残今衽席。
将军树下休言功,滨滨京观未全封。
备倭再整先朝略,浪静须防忽起风。
耕壁平烟,遗簪断浦,何年占此幽深。
鱼鸟亲人,扁舟一往难寻。
红衣画里烟波隐,甚灌园、心事如今。
最无聊、游子年年,凄动骚吟。
风裳水佩知无数,问江湖满眼,何似山林。
故国天涯,相携却怕登临。
斜阳正在花开处,镇销凝、淡粉黄金。
惹闲愁、春去方生,秋到争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