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若命,忧国如家,公今一瞑千秋,顾斯世谁为担荷;
帝室褒荣,儒林悲仰,异日万方同轨,愿后贤继此勋名。
爱才若命,忧国如家,公今一瞑千秋,顾斯世谁为担荷;
帝室褒荣,儒林悲仰,异日万方同轨,愿后贤继此勋名。
此挽联高度赞扬了张百熙先生的高尚品德与卓越贡献。上联“爱才若命,忧国如家”表达了张百熙对人才的珍视如同生命一般,对国家的忧虑如同对待家庭一样深切。这句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爱国情怀,也体现了他对于人才培育的重视,认为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下联“公今一瞑千秋,顾斯世谁为担荷”则表达了对张百熙逝世的哀悼之情。在张百熙离世之后,世间将失去一位能肩负重任、引领时代的人物。这句话既是对张百熙生前影响的肯定,也是对其逝世后留下巨大空缺的惋惜。
接着,“帝室褒荣,儒林悲仰”两句,赞扬了张百熙在帝室和学术界的崇高地位与荣誉。在帝室,他的功绩被高度认可和表彰;在儒林,他的成就和影响力受到广泛敬仰。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体现了社会对他在文化教育领域贡献的高度评价。
最后,“异日万方同轨,愿后贤继此勋名”表达了对未来世代的期望。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各国能够团结一致,共同进步;同时,也希望后辈贤才能够继承张百熙的遗志,继续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杰出的贡献,延续他的功勋与名声。
整体而言,这副挽联深情地表达了对张百熙的缅怀与敬仰,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二苏翰墨仙,同谪百蛮里。
时有田舍翁,结茅住行李。
迩来三十年,闻名辄掩耳。
天定能胜人,稍复蒙料理。
公卿寻断编,台隶藏敝屣。
败屋亦见修,变故乃如此。
开轩画遗像,凛凛有生气。
却恨封德彝,不见盛时死。
兄弟对床眠,此意孤一世。
骑鲸傥相逢,笑人真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