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森银竹矗烟空,绘事东皇有独工。
乱织素丝非后素,即看红杏是新红。
峰峦入咏油云外,蓑笠催耕润野中。
记得栖霞驻春跸,山房佳致宛相同。
森森银竹矗烟空,绘事东皇有独工。
乱织素丝非后素,即看红杏是新红。
峰峦入咏油云外,蓑笠催耕润野中。
记得栖霞驻春跸,山房佳致宛相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雨后山林景象。诗人以“森森银竹矗烟空”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雨后竹林在烟雾中的清冷与挺拔,仿佛每一根竹子都镀上了一层银光。接着,“绘事东皇有独工”,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同东方之神精心绘制的画卷。
“乱织素丝非后素,即看红杏是新红”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纷繁复杂的竹叶比作织成的素丝,而新发的红杏则象征着生机与希望,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峰峦入咏油云外,蓑笠催耕润野中”描绘了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在吟唱着自然的赞歌;农夫们身着蓑衣、头戴斗笠,在雨后的田野中忙碌,催促着春耕,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最后,“记得栖霞驻春跸,山房佳致宛相同”两句,诗人回忆起曾经在栖霞山停留时的美景,感叹这里的景色与眼前的景象如此相似,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后山林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