巉岩绕畛畦,小径通车马。
即此是桃源,问津何为者。
巉岩绕畛畦,小径通车马。
即此是桃源,问津何为者。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信阳道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巉岩绕畛畦”,描绘了山岩环绕着田地的情景,岩石陡峭,田地蜿蜒,展现出一种壮丽而原始的自然风光。这里的“巉岩”指的是险峻的岩石,“畛畦”则是指田间的小路或田地的界限,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山间农耕生活的画面。
接着“小径通车马”,则是在这壮丽的自然景观中穿插了人工的痕迹,小径虽小,却能通行车马,既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改造,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这里的小径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道路,它连接了人与自然,也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
“即此是桃源,问津何为者。”这两句则运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典故,将眼前的景象比作世外桃源,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同时,通过“问津何为者”的疑问,引出了对人生方向和价值的思考,暗示了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独到见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黄头子,捩柁听吾语。
三老驾三翼,叠鼓峭帆看风色。
一千水,归黄河,世无客星泛灵槎。
恒河水,波斯匿王母将去,六十年间成坏故。
性无生灭河水似,黄面瞿昙以筏谕。
长淮水,一箭许,边城白骨多於土。
年年调舟已成泥,寿蔡孤城付朝暮。
岷江汉源天上来,一夕不保如风埃。
重庆今为天下首,汉中不复言规恢。
朽木为舟土为楫,白波如山水皆立。
当时商家畚筑子,梦里撑船济川去。
只今无梦岂无舟,水浅都非泊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