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骊之河河水古,贞观万马饮马渡。
淤泥塞道军负土,行人欲寻失故处。
何况司马懿与公孙渊,一胜一败千余年。
萧萧野岸水无言,西流绕出邓子村。
辽西河之右,辽东河之左,太平疆界无彼我。
河左辽之东,河右辽之西,年年入贡高句骊。
句骊之河河水古,贞观万马饮马渡。
淤泥塞道军负土,行人欲寻失故处。
何况司马懿与公孙渊,一胜一败千余年。
萧萧野岸水无言,西流绕出邓子村。
辽西河之右,辽东河之左,太平疆界无彼我。
河左辽之东,河右辽之西,年年入贡高句骊。
这首清代永瑆的《渡句骊河》描绘了句骊河古老而富有历史的景象。诗中以贞观年间万马饮水渡河的壮丽画面开篇,暗示了这条河流在古代军事中的重要性。接下来,诗人通过“淤泥塞道”和“军负土”的细节,展现了战争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试图寻找昔日安宁痕迹的无奈。
诗中提及的司马懿与公孙渊的故事,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表明河流见证了多次战役的胜负变迁。河水默默流淌,无声地述说着岁月流转,“萧萧野岸水无言,西流绕出邓子村”,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最后,诗人将视线转向辽河两岸,强调了和平时期“太平疆界无彼我”的理念,表达了对和谐共处的向往。无论辽河东岸还是西岸,年年都有高句骊的贡品,象征着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句骊河为线索,融合了历史典故与自然景色,寓含了对和平与历史变迁的深沉思考。永瑆的笔触细腻,语言简洁,展现出清朝文人对边疆风情的独特见解。
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白浪如山泼入船,家人惊怖篙师舞。
此行十日苦滞留,我亦芦丛厌鸣橹。
书生快意轻性命,十丈蒲帆百夫举。
星驰电骛三百里,坡陇联翩杂平楚。
船头风浪声愈厉,助以长笛挝鼍鼓。
岂惟澎湃震山岳,直恐澒洞连后土。
起看草木尽南靡,水鸟号鸣集洲渚。
稽首龙公谢风伯,区区未祷烦神许。
应知老去负壮心,戏遣穷途出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