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望医巫闾山·其四》
《望医巫闾山·其四》全文
清 / 多隆阿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巫能通鬼神,医能别生死。

与人均有益,山名或取此。

小道有可观,今则失其理。

古寺大禅林,安居永不徙。

鼓铙杂钟声,满目佛家子。

更有老头陀,伊言祖李耳。

拜忏崇香灯,住持云霞里。

释家源无生,岂在承欢喜。

道家源无为,岂在邀福祉。

姑置两不论,倦游将归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巫医与佛教在闾山的共存景象,以及对不同信仰和传统价值的探讨。诗人通过对比巫术与医学、佛教与道教,展现了对人类精神追求多样性的思考。

首句“巫能通鬼神,医能别生死”点明了巫术与医学在解决生死问题上的不同能力,暗示了两者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作用。

“与人均有益,山名或取此”则表达了山以其独特的文化和功能而得名,隐含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和谐共生。

“小道有可观,今则失其理”可能是在反思现代社会中某些传统知识或信仰的失落,强调了保持传统智慧的重要性。

“古寺大禅林,安居永不徙”描绘了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象征着稳定与永恒,与之相对的是“鼓铙杂钟声,满目佛家子”,展现了佛教活动的热闹与虔诚。

“更有老头陀,伊言祖李耳”提到了一位老修行者,可能在传承古代哲学思想,与“拜忏崇香灯,住持云霞里”的描述形成对比,突出了不同修行方式的存在。

“释家源无生,岂在承欢喜。道家源无为,岂在邀福祉”这两句是对佛教和道教本质的深刻理解,强调了它们关注的不是外在的快乐或福祉,而是内在的精神解脱与自由。

最后,“姑置两不论,倦游将归矣”表达了诗人对各种信仰和传统的包容态度,以及对旅行结束的感慨,暗示了一种寻求内心平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闾山为背景,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现了对多元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的欣赏与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和谐共存和内心平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多隆阿
朝代:清   字:礼堂   籍贯:八千   生辰:1817年12月20日—1864年5月18日

呼尔拉特氏,达斡尔族,清代隶属满洲正白旗,著名军事将领,擅长指挥马队,在同治中兴时期和湘军第一名将鲍超齐名而过之,有多龙鲍虎之誉。1862年(同治元年),陕西回民起事,于十一月抵达潼关,次年二月攻占回军在同州的两个重要据点羌白镇和王阁村,九月攻占苏家沟和渭城湾,杀死叛军一万七、。至此陕西回军被迫向甘肃撤退。1864年(同治三年)4月1日,攻占盩厔,进城时遭流弹击中,延至5月18日伤重不治。赠太子太保,予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入祀京师昭忠祠,谥忠勇
猜你喜欢

往来道中漫兴·其三

壮观平生属此游,快心真胜拜通侯。

虚空秀岭呈丹凤,陆地仙人隐率牛。

木食草衣那送老,酒瓢诗版暂忘忧。

不知曲曲寒溪水,洗耳何人据上流。

(0)

寄内

与子为夫妇,侵及五十春。

糟糠逮鼎食,同事白发亲。

儿女俨成行,孙枝复侁侁。

顾瞻亲交内,偕老几何人。

世短恩义长,千金当一晨。

如何衰暮年,离别各艰辛。

钟鼎难自期,金石非我身。

念之不自慰,将思解朝绅。

(0)

山行有感

草径缘山百折回,霜台旌旆几人来。

可怜万丈幽岩外,白日无光冻馁哀。

(0)

对菊十首和鲁南·其六

孤标霜莫祟,弱植露多恩。

为问重阳月,谁言芍药尊。

品奇千里致,根老隔年存。

千古知心地,萧萧五柳门。

(0)

次赵克用游灵谷三首·其二

入山飞翠满衣襟,一径松萝曲坞深。

龙寝云高横王气,鹤林风定净禅心。

开堂为有真僧出,避地应无俗累侵。

响石灵泉多胜迹,与君扶杖细相寻。

(0)

同诸客雨后登牛山绝顶

晴峦临晚照,悬磴蹑秋空。

地胜群贤集,天清四望通。

猱升攀仄石,鸾啸激悲风。

独仰皇居近,彤云护紫宫。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