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
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
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这首《水调歌头》的第三首,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茶为题,描绘了茶之雅致与品茗之乐。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茶文化的深邃与高雅。
首句“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以“碧天色”比喻茶叶的色泽,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茶叶的场景,仿佛天空的颜色被巧妙地点缀在小巧的茶团之上,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一句,通过太湖的广阔与云水的渲染,暗示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时间与耐心,以及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融。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则进一步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如同渔娘的眉毛般翠绿,映照在镜子的边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描述了茶叶从采摘到归置的过程,筠笼(竹篮)承载着茶叶的旅程,而“黛螺奁”则象征着精致的茶具,暗示了品茗的仪式感与艺术性。
后半部分“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列举了中国三大名茶产地的特色,分别代表了茶的清洁、滋润与新鲜,体现了不同地域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则表达了茶具的精美与实用性,无论是瓷瓯还是银碗,都能完美地呈现茶叶的香气与色泽,同时融合了茶的三种美好——清洁、滋润与新鲜。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描绘了品茗时的氛围与感受,微风轻拂,带来嫩香四溢,仿佛绿色的唾液点缀在衣物上,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更体现了茶香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最后,“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以蓬莱仙境作比,表达了对茶境的无限遐想与向往,茶香如同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与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哲理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