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水调歌头三首·其三》
《水调歌头三首·其三》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水调歌头

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

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

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

(0)
鉴赏

这首《水调歌头》的第三首,由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以茶为题,描绘了茶之雅致与品茗之乐。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茶文化的深邃与高雅。

首句“谁摘碧天色,点人小龙团”,以“碧天色”比喻茶叶的色泽,生动地描绘了采摘茶叶的场景,仿佛天空的颜色被巧妙地点缀在小巧的茶团之上,既形象又富有诗意。接着,“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一句,通过太湖的广阔与云水的渲染,暗示了茶叶制作过程中的时间与耐心,以及自然与人工的和谐共融。

“应是露华春晓,多少渔娘眉翠,滴向镜台边”则进一步将自然之美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露珠在清晨的阳光下闪烁,如同渔娘的眉毛般翠绿,映照在镜子的边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纯净与生机,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采采筠笼去,还道黛螺奁”描述了茶叶从采摘到归置的过程,筠笼(竹篮)承载着茶叶的旅程,而“黛螺奁”则象征着精致的茶具,暗示了品茗的仪式感与艺术性。

后半部分“龙井洁,武夷润,岕山鲜”列举了中国三大名茶产地的特色,分别代表了茶的清洁、滋润与新鲜,体现了不同地域茶文化的特点与魅力。

“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则表达了茶具的精美与实用性,无论是瓷瓯还是银碗,都能完美地呈现茶叶的香气与色泽,同时融合了茶的三种美好——清洁、滋润与新鲜。

“时有惠风徐至,赢得嫩香盈抱,绿唾上衣妍”描绘了品茗时的氛围与感受,微风轻拂,带来嫩香四溢,仿佛绿色的唾液点缀在衣物上,不仅增添了视觉上的美感,更体现了茶香与人心的和谐共鸣。

最后,“想见蓬壶境,清绕御炉烟”以蓬莱仙境作比,表达了对茶境的无限遐想与向往,茶香如同仙气缭绕,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茶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茶文化的丰富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生活与美的深刻感悟,是一首兼具艺术性和哲理性的佳作。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巴口相地作大军仓

南浦纵兰桡,打头清旦风。

鸟飞图障远,人皱縠纹中。

衔尾过千柁,頩颜无万丛。

端愁少槃瓠,生子亦群戎。

(0)

即事

芰荷薿薿抽蘋藻,风细幽香袭怀抱。

庭竹琅然振玉音,叶落委阶墉不埽。

(0)

追和澹泊楼先祖诗韵

种柳栽花意已深,曾楼岳立千丈森。

可须轮奂翚飞翼,会见逍遥天地心。

(0)

送郑景望赴国子丞诗二首·其二

忾我论交晚,何堪又索居。

朝阳鸣必凤,清水察无鱼。

百恼愁成斛,群疑鬼载车。

否臧亡可道,赢得腹诗书。

(0)

送郑景望赴国子丞诗二首·其一

风喜樯乌顺,知难唤酒杯。

好溪寒已半,京洛暖应回。

僧舍方飘雪,江篱欲放梅。

不须愁国步,之子栋梁材。

(0)

伤淮帅

淮浦天龙战,居巢塞马归。

阵伤军背水,机失寇踰淝。

越石知何在,虞君恨曷依。

都缘生过涉,谁为斩何徽。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