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洛类神仙,蔼蔼却云烟。
渐台临太液,玉树并甘泉。
车喧平乐外,骑拥濯龙前。
竞结萧朱绶,争攀李郭船。
独悲韩长孺,死灰犹未燃。
京洛类神仙,蔼蔼却云烟。
渐台临太液,玉树并甘泉。
车喧平乐外,骑拥濯龙前。
竞结萧朱绶,争攀李郭船。
独悲韩长孺,死灰犹未燃。
这首诗描绘了京洛地区的繁华景象,以神仙般的比喻开篇,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京洛类神仙,蔼蔼却云烟",将京城洛阳比作仙境,云烟缭绕,暗示其神秘与高雅。接着诗人通过"渐台临太液,玉树并甘泉",描绘了皇宫的壮丽与奢华,太液池边的渐台与玉树交相辉映,甘泉宫的美景更是令人向往。
"车喧平乐外,骑拥濯龙前",进一步展示了京城的热闹与繁华,车马喧嚣,人声鼎沸,平乐门外车水马龙,濯龙门前则骑乘云集。"竞结萧朱绶,争攀李郭船",则描绘了贵族们结交权贵、竞逐高门的情景,他们不仅在陆地上结交显赫人物,甚至在水上也争相攀附名流,追求地位与荣耀。
然而,诗的最后两句"独悲韩长孺,死灰犹未燃",情感陡转,表达了对韩长孺命运的同情。韩长孺可能是一个历史人物,诗中用"死灰"比喻其命运的沉寂与不振,即使身处如此繁华之地,也无法重燃希望之火,暗含了对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繁华背后的冷暖与人性的复杂。
官身肯听俗,人事直强亲。
开窗对修竹,笔墨得具陈。
俗子有时来,挥去防怒嗔。
相看久不厌,陈子清且真。
昨宵一雨余,村村农事新。
我亦思驾言,出门免冲尘。
是邦亦有园,以鸟视其人。
宁从穷苍居,鸡犬喧四邻。
刘君方授徒,曾君说人伦。
室屋不寻丈,猗猗几长身。
未嫌酒杯薄,政爱茗椀醇。
曾君索我诗,出语愧逡巡。
烦君隶书题,笔意堪嗣帮。
春游有如此,省费能全神。
但恨子胡子,招要不能频。
苕溪往来非不款,何山道场况非远。
如何著脚竟无缘,孤我平生看山眼。
刘郎生长在溪山,吸光饮绿岁月闲。
不惟人作晋宋样,更觉诗参简远间。
向来稍得相酬唱,别后阙然难屡枉。
况今结束事西浮,那可无诗道遐想。
远斋视我犹其子,伯仲视我乃其季。
傥能俱寄绝妙辞,更约髯参并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