僻县枕江流,秫田尚有秋。
柴桑人去后,烟柳不胜愁。
所性宁耽酒,无弦亦写忧。
高风何处挹,此路漾归舟。
僻县枕江流,秫田尚有秋。
柴桑人去后,烟柳不胜愁。
所性宁耽酒,无弦亦写忧。
高风何处挹,此路漾归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小县,其位置靠近江河,秋季时分,秫田丰收,一片金黄。然而,诗人以“柴桑人去后”开篇,暗含着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仿佛在说,曾经的繁华与热闹已经随时间远去,如今只剩下烟柳轻拂,满载着无尽的愁绪。
接着,“所性宁耽酒,无弦亦写忧”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状态。他或许选择以酒自慰,以解心中的忧愁,即便是没有琴弦的乐器,也能抒发内心的苦闷。这种对酒和音乐的依赖,实际上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逃避,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挣扎。
最后,“高风何处挹,此路漾归舟”则表达了诗人在寻求精神寄托与解脱的过程中,似乎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只能任由思绪如波浪般起伏不定。这里的“归舟”,既可能象征着诗人渴望回归内心平静的愿望,也可能暗示着他对于未来出路的迷茫与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在寻找心灵慰藉过程中的挣扎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