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树寻晴朵,自挽芳条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朗吟清露温风句,恼杀诗翁只断肠。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
行穿小树寻晴朵,自挽芳条嗅暖香。
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朗吟清露温风句,恼杀诗翁只断肠。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所作,名为《郡圃杏花二首·其二》。杨万里在这首诗中描绘了春天杏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来临过晚的惆怅与无奈。
"迥出千花合受降,不然受拜亦何妨。行穿小树寻晴朵,自挽芳条嗅暖香。"
这些句子生动地展现了杏花如同天降甘露般美丽,而诗人不仅愿意接受这样的美好,也在微风中穿梭于小树之间,寻找那些散发着清新香气的花朵,并亲手采撷那些芬芳的枝条,嗅吸着它们散发出的暖和香气。这些描写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喜悦与向往。
"却恨来时差已晚,不如清晓看新妆。"
然而,诗人随即转向了时间流逝带来的遗憾,他感到自己到达这样的美好场所有些过晚,与清晨去欣赏那些刚梳理好的花朵相比,更显得不及时。
"朗吟清露温风句,恼杀诗翁只断肠。"
最后,诗人在清凉的露水和温暖的春风中吟咏着诗句,却又感到一种内心的不平静与痛苦,这种感受如同刀割一般,让他深陷于这种创作的苦恼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面对时光流逝时的无奈与悲伤。同时,这也反映出了杨万里细腻的情感和他深厚的文学功底。
消寒集第三,重来聚竹屋。
屋小炉火红,竹疏窗纱绿。
我到独濡迟,走仆连番速。
细雨洒前宵,步行石崅荦。
当门石尤奇,迎我如立鹄。
盘飧已罗陈,野味胜鱼肉。
主客一笑言,今夕安且燠。
吾生不善饮,而喜对糟麴。
三爵已酡颜,醉倒不自觉。
客持右军书,琳琅重满幅。
惜余已矇眬,家鸡浑野鹜。
把烛跋其尾,濡墨沾毫秃。
催诗寺钟声,声声印心曲。
诗新句早成,此际淡无欲。
爱此碧流水,值彼清秋晏。
方舟载华觞,宾客辑名彦。
星月挂城角,歌管起波面。
杳霭烟树幽,耸动楼台现。
兴极夜方永,道合情弥恋。
贫蹇负才豪,贵盛惟德眷。
作诗记良会,洵羡非荒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