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欲投闲尚未成,胶胶扰扰厌馀生。
方成枕上游仙梦,忽听窗前唤起声。
老欲投闲尚未成,胶胶扰扰厌馀生。
方成枕上游仙梦,忽听窗前唤起声。
这首诗《早起》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主人公从慵懒到清醒的过程,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微妙感受。
首句“老欲投闲尚未成”,诗人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已年迈,却尚未能真正摆脱尘世束缚,过上闲适生活的无奈与感慨。这里的“投闲”既指追求闲逸的生活状态,也暗含了对官场或世俗生活的厌倦。
次句“胶胶扰扰厌馀生”,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当前生活状态的不满和厌倦。在“胶胶扰扰”这个成语中,“胶胶”形容事物杂乱无章,“扰扰”则指纷扰不宁,合起来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对周围环境的烦躁与不满。
第三句“方成枕上游仙梦”,转折点出现,诗人似乎在梦中找到了片刻的解脱。这里的“游仙梦”源自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仙道主题,象征着对超脱现实、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通过梦境,诗人暂时逃离了现实的束缚,获得了心灵上的慰藉。
最后一句“忽听窗前唤起声”,将读者的思绪拉回现实。一个简单的“唤起声”打破了梦境的宁静,使诗人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梦中醒来。这一句不仅突出了时间的紧迫感,也暗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接受,以及对短暂逃避后的重新回归。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转折,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逃避与面对之间复杂心理状态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解脱的永恒追求。
昨宵猜著今宵雨,今宵月华翻皎。
露白虫惊,风疏雁响,是我关心偏早。为谁懊恼。
问消瘦缘由,便天难晓。
有甚方儿,可将侬病竟医好。和衣连闷睡倒。
正朦胧著枕,忽又惊觉。
池闹残荷,门喧剩叶,尚有秋声多少。难禁自笑。
怎刚怕秋来,便悲秋老。病里年光,也抛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