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队及书生,忆六月青沙,臣命轻于挥汗日;
论功分战将,愧一支翠羽,天恩重到举头时。
整队及书生,忆六月青沙,臣命轻于挥汗日;
论功分战将,愧一支翠羽,天恩重到举头时。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官员与士兵不同境遇的感慨以及对朝廷恩典的复杂情感。
“整队及书生,忆六月青沙”,开篇即以对比手法,将整队的官员与书生(通常指读书人)置于六月炎热的战场情景中,暗示官员们在享受权力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基层士兵的艰苦与牺牲。
“臣命轻于挥汗日”,进一步强调了官员们所承担的责任与士兵们在酷热下挥汗如雨的艰辛相比,显得轻而易举,突出了官员们与士兵们待遇和付出的巨大差异。
“论功分战将,愧一支翠羽,天恩重到举头时”,后半部分则转向对战将的评价与朝廷恩典的反思。通过“论功”与“愧”字,表达了对战将功绩的认可与个人的谦逊自省。特别是“愧一支翠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战将因功勋卓著而获得的象征荣誉(翠羽可能指的是某种象征身份或功绩的标志),同时“愧”字则流露出对自身地位与战将功绩之间差距的自责与反省。最后一句“天恩重到举头时”,则表达了在得到朝廷恩赐时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含着对自身地位与恩赐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敏感洞察,以及对权力与责任、个人与集体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
冷暖阴晴,做弄得、年光都别。
乍树外、晚霞低映,轻雷未歇。
寂寂房栊凉似水,夕阴一片生梧叶。
又黄昏近也掩重门,情悽切。檐外滴,声初绝。
风竹韵,遥相接。渐星星萤火,高低飞越。
青草池塘新水足,坐听两岸蛙声聒。
问恁般叫噪为官私,情难说。
玉树香浮,金波彩泛,细风轻送云行。
桥边乌鹊,千古说多情。
何事欢娱易散,空怊怅、玉镜银屏。
堪怜处,年年芳草,青黛锁秋横。盈盈。
增怅望、更更漏点,处处鸡声。
看疏星渐晓,珠露飞英。
肠断鲛绡帕上,休回首、枉自魂惊。
还须问,长河渺渺,流向几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