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江郊暮,青帘野店秋。
喧呼估船客,嵬峨饮家流。
老岂题桥柱,愁惟倚寺楼。
更伤昏涩眼,烟际数归牛。
白草江郊暮,青帘野店秋。
喧呼估船客,嵬峨饮家流。
老岂题桥柱,愁惟倚寺楼。
更伤昏涩眼,烟际数归牛。
这首诗描绘的是江郊秋日黄昏时分的景象。"白草江郊暮"一句,以白草点缀的江郊映衬出傍晚的宁静与萧瑟。"青帘野店秋"则展现出乡野小店挂着青布帘子,透露出一种朴素而宁静的秋意。接下来的"喧呼估船客",通过喧闹的船夫和旅客,描绘出江边集市的热闹气氛。
"嵬峨饮家流"进一步描绘了饮酒作乐的人群,他们的身影在江边显得高大,反映出江边生活的粗犷与豪放。诗人感慨自身年老,不禁想象自己是否还能像年轻时那样题写桥柱,表达壮志未酬的惆怅。"愁惟倚寺楼"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只能依靠寺庙的楼阁来排解思绪。
最后,"更伤昏涩眼,烟际数归牛"表达了诗人视力衰退,只能在烟雾弥漫中遥望远处归来的牛群,这既是对身体状况的自嘲,也是对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深深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郊秋夜的景象,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感怀,情感深沉而富有画面感。
江上行人,竹间茅屋,下临深窈。
春风袅袅,翠鬟窥树犹小。
遥迎近倚,归还顾、分付横枝未了。
扁舟却去,中流回首,惊散飞鸟。
重踏新亭屐齿,耿山抱孤城,月来华表。
鸡声人语,隔江相半歌笑。
壮游历历,同高李、未拟诗成草草。
长桥外,有醒人吹笛,并在霜晓。
记新楼试酒,上客回车,初识能歌。
几许怜才意,觉援琴意动,授简情多。
青鸾昼下缥缈,烟雾隔轻罗。
还自有人猜,素巾承汗,微影双蛾。
西陂千树雪,欲绝世乘风,下照沧波。
怪倚春憔悴,扁舟月上,草草相过。
少年翰墨相误,幽恨愧星河。
谁为语伶玄,秋风并冷双燕窠。
捷书连昼,甘洒通宵,新来喜沁尧眉。
许大担当,人间佛力须弥。
年年八月八日,长记他、三月三时。
平生事,想祗和天语,不遣人知。
一片闲心鹤外,被乾坤系定,虹玉腰围。
阊阖云边,西风万籁吹齐。
归舟更归何处,是天教、家在苏堤。
千千岁,比周公、多个彩衣。
听都人共语,又还是、岁逢庚。
记今帖频催,衮衣将至,绣幰先迎。
笙歌六宫齐奏,到而今、犹唱贺升平。
千岁人间福本,天公著意看承。
秋深。
帘卷空明。
问西子,最宜晴。
喜新来多暇,玉醪龙炙,菊院花城。
明年耳孙头上,更君王、亲点泥金。
兜率摩耶住世,长看佛度众生。
指庭前、翠云金雨。
霏霏香满仙宇。
一清透彻浑无底,秋水也无流处。
君试数。
此样襟怀,顿得乾坤住。
闲情半许。
听万物氤氲,从来形色,每向静中觑。
琪花落,相接西池寿母。
年年弦月时序。
荷衣菊佩寻常事,分付两山容与。
天证取。
此老平生,可向青天语。
瑶卮缓举。
要见我何心,西湖万顷,来去自鸥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