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建大厦,所贵楹桷崇。
沛公得三士,折箠驱群雄。
嗟哉汉诸孙,永负隆准公。
表既憎祢衡,璋复轻张松。
幽州小从事,苦谏不见从。
赖有大耳儿,犹能过隆中。
吾评四刘牧,三豕而一龙。
景升最可笑,接士满郊宫。
坐看故人子,低头混耕农。
平生慕西伯,对面失飞熊。
阿琦去梯策,尚识智士功。
谁云豚犬愚,颇复胜乃翁。
古来建大厦,所贵楹桷崇。
沛公得三士,折箠驱群雄。
嗟哉汉诸孙,永负隆准公。
表既憎祢衡,璋复轻张松。
幽州小从事,苦谏不见从。
赖有大耳儿,犹能过隆中。
吾评四刘牧,三豕而一龙。
景升最可笑,接士满郊宫。
坐看故人子,低头混耕农。
平生慕西伯,对面失飞熊。
阿琦去梯策,尚识智士功。
谁云豚犬愚,颇复胜乃翁。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项安世的《隆中次吴襄阳韵二首(其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才选拔和治国之道的反思。诗中提到的“沛公”指刘邦,他依靠贤士如韩信、张良等击败群雄,建立了汉朝。诗人批评了汉朝后裔的无知,如对祢衡和张松的轻视,暗示了缺乏识人之明。
诗人特别提到了刘备,他在隆中得到了诸葛亮的辅佐,被赞誉为“大耳儿”,与诸葛亮并称为“龙”。诗人将刘表、刘景升等与刘备对比,指出他们接纳人才的态度不佳,甚至让有才之人沦落为农夫,未能发挥潜力。诗人还以周文王失去姜太公的典故,表达了对人才流失的惋惜。
最后,诗人提到“阿琦”可能是指某位智者,即使身处困境,仍能认识到人才的重要。诗人借此表达对人才价值的认识,认为即使是看似愚钝的人,也可能超过他们的前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故事,寓言式地批评了统治者的用人不当,强调了识别和重用人才的重要性。